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是一种能够在人类胃部强酸环境中生存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它悄无声息地寄生在胃黏膜上,成为多种胃部疾病的潜在诱因,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是胃癌。因此,了解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于维护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检测方法以及有效的根除策略。
一、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其独特的螺旋形状和鞭毛结构,能够穿透胃黏膜的黏液层,紧贴上皮细胞生长。它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为自己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幽门螺旋杆菌还能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损伤胃黏膜,导致:
慢性胃炎:长期感染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表现为上腹不适、饱胀、嗳气等症状。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长期感染可增加胃癌风险。
其他胃部疾病:如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食管反流病等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二、检测方法
及早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预防相关疾病的关键。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呼气试验:如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是非侵入性检测的首选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
血液检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抗体,但无法区分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
粪便抗原测试:检测粪便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原,同样为非侵入性检测,适用于儿童和不愿接受呼气试验的患者。
胃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最为准确,但属于侵入性检查,适用于有症状或疑似胃部疾病的患者。
三、根除策略
一旦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根除治疗,以防病情进展。根除治疗通常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具体如下:
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甲硝唑),但由于耐药性问题,三联疗法的效果逐渐下降。
四联疗法:PPI+铋剂+两种抗生素(常用组合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是目前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疗程通常为10-14天。
四、注意事项与后续管理
遵医嘱用药:全程按时、足量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影响根除效果。
避免耐药:尽量选择敏感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药敏试验。
复查确认:治疗结束后至少停药4周,再进行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测试,确认是否根除成功。
生活方式调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尤其是卫生条件不佳的餐馆。
家庭成员筛查: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口-口传播,家庭成员中若有感染者,建议全体筛查并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五、结语:重视胃健康,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虽小,但对胃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及时发现感染,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可以有效根除这一隐形危害,保护胃健康。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维护胃健康的长久之计。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幽门螺旋杆菌的困扰,享受健康的生活。同时,面对任何胃部不适,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是明智的选择。
(杨路 信阳市妇幼保健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