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预防感染:普外科术后的“隐形盾牌”

2023-07-04 16: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普外科领域,手术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预防感染成为了普外科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它就像一道“隐形盾牌”,默默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本文将深入探讨普外科术后预防感染的策略,揭示这道“隐形盾牌”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实践智慧。

一、术前准备:预防的第一道防线

1. 皮肤准备

术前皮肤准备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关键步骤。应彻底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去除毛发(必要时采用剪毛而非剃毛方式),减少皮肤上的微生物数量。同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如碘伏、氯己定等)进行皮肤消毒,确保手术部位的无菌状态。

2.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

根据手术类型、患者基础状况及可能的污染风险,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在手术前一定时间内给予,以在手术期间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杀灭或抑制潜在致病菌,降低感染风险。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3. 优化患者状态

术前优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控制血糖水平、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对于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应给予特别的关注与护理。

二、术中管理:精细操作,无菌原则

1. 严格无菌操作

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包括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流动,减少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污染等。手术团队成员应定期进行无菌技术培训,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微创技术的应用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感染风险低等优点。通过减少手术切口的大小和数量,降低组织损伤,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3. 体温管理

术中维持患者体温稳定至关重要。低温可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保温毯、加热输液装置等)维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三、术后护理:细致入微,持续监测

1. 伤口观察与护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手术伤口的情况,包括红肿、渗液、裂开等异常表现。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感染。对于高风险伤口(如污染伤口、引流伤口等),应增加换药频率,加强局部护理。

2. 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抑制咳嗽、深呼吸等生理活动,增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应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支持等,确保患者能够积极参与术后康复活动。

3. 营养支持与早期活动

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同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肺部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4. 持续监测与及时干预

术后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炎症指标、伤口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迹象。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和恶化。

四、结语

预防感染是普外科术后护理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术前准备、术中管理、术后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构建了一道坚实的“隐形盾牌”,有效降低了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然而,预防感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让我们携手同行,在这条守护健康的道路上,共同为患者的康复与安全保驾护航。

(张贞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普通外科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