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蛀牙从浅到深的全过程:一文看懂龋齿发展

2025-06-17 20: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龋齿,俗称蛀牙或虫牙,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4亿人患有龋齿,其中5.3亿是儿童。龋齿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牙釉质表面微小损伤,到最终可能导致牙齿完全破坏。了解龋齿发展的全过程,对于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第一阶段:浅龋(牙釉质龋)

浅龋是龋齿发展的最初阶段,此时病变仅局限在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内。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物质,但由于其无机盐含量高达96%,在酸性环境下极易发生脱矿。

临床表现 :

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这是牙釉质脱矿的最早表现

随着色素沉着,斑块逐渐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

用探针检查时可感觉到牙面粗糙

窝沟处可能出现浸墨状弥散

一般无明显龋洞形成

特点 :

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

病变可逆性强,通过再矿化治疗可能恢复

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容易误诊为食物色素沉着

治疗建议 :

加强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

专业氟化物治疗

必要时进行窝沟封闭

定期复查监测病变进展

第二阶段:中龋(牙本质浅层龋)

当龋坏突破牙釉质进入牙本质浅层,就发展为中龋。牙本质含有大量有机成分和牙本质小管,一旦被破坏,进展速度会明显加快。

临床表现 :

形成明显的龋洞

对外界刺激(冷、热、甜、酸)敏感

食物嵌入龋洞时出现疼痛

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无自发性疼痛

特点 :

龋坏速度比釉质龋快3-5倍

疼痛为一过性,不会持续

邻面龋可能外观改变不明显但内部破坏严重

治疗建议 :

必须进行牙体修复治疗(补牙)

去除腐质后常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充填

若接近牙髓可能需要垫底保护

第三阶段:深龋(牙本质深层龋)

龋坏进一步发展至牙本质深层,距离牙髓仅剩薄层牙本质时,称为深龋。此时牙齿已受到严重破坏。

临床表现 :

龋洞深大,探诊敏感

冷热刺激疼痛明显

食物嵌塞时剧烈疼痛

可有自发痛史但能自行缓解

邻面深龋可能外观改变不明显

特点 :

疼痛程度较中龋更剧烈

刺激去除后疼痛可能持续数秒

可能伴有牙髓充血等可复性牙髓炎症状

治疗建议 :

需立即治疗,防止发展为牙髓炎

治疗前需准确判断牙髓状态

多数情况下可一次性充填

近髓处需用氢氧化钙等材料护髓

第四阶段:牙髓炎

当细菌及毒素通过牙本质小管或直接暴露感染牙髓时,就会引发牙髓炎。这是龋齿发展的严重阶段。

临床表现 :

剧烈自发痛,夜间加重

温度刺激延长疼痛时间

疼痛常不能准确定位

可能伴有放射性疼痛

晚期可出现"热痛冷缓解"现象

特点 :

疼痛往往难以忍受

牙髓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炎症

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

治疗建议 :

需立即进行牙髓治疗

通常采用根管治疗术

严重者可能需要拔牙

配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感染

第五阶段:根尖周炎

感染通过根尖孔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引发根尖周炎。此时牙齿可能已经大面积缺损。

临床表现 :

咬合痛明显

牙齿有浮出感

可能伴有牙龈肿胀

急性期可有剧烈跳痛

慢性期可能形成瘘管

特点 :

X线片显示根尖区阴影

可能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

成为全身感染的病灶

治疗建议 :

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

严重者需要拔除患牙

急性期需切开引流

全身抗生素治疗

龋齿发展的关键因素

龋齿的形成需要四个关键因素共同作用:

致龋细菌 :主要是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

适宜底物 :特别是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糖类)

宿主因素 :包括牙齿结构、唾液成分等

足够时间 :从菌斑形成到产生足够量的酸需要时间

研究表明,从浅龋发展到牙髓炎平均需要12-24个月,但个体差异很大,儿童进展速度通常是成人的2-3倍。

预防策略

预防龋齿的关键在于打断其发展链条:

控制菌斑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限制糖分 :减少进食频率,特别是粘性糖果

增强抗龋力 :使用含氟牙膏,定期专业涂氟

早期干预 :每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窝沟封闭 :对易患龋的磨牙进行预防性封闭

龋齿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了解各阶段的特征表现,有助于我们把握最佳治疗时机,避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记住,早期治疗不仅痛苦小、费用低,而且效果更好。定期口腔检查是预防龋齿恶化的最有效手段。

(任镱琳 平顶山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牙体牙髓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