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作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高频声波成像技术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具有无创、便捷等优势。然而,许多患者对检查前的准备存在疑问,尤其是“是否需要空腹”这一核心问题。实际上,超声检查是否需要空腹取决于检查部位,并非所有项目都需严格禁食。
一、需要空腹的超声检查项目
1.消化系统脏器检查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上腹部器官的超声检查需空腹进行。进食后,胆囊会因胆汁分泌而收缩,导致胆囊壁紧贴,腔内病变(如结石、息肉)难以清晰显示。例如,胆囊结石在空腹状态下可清晰呈现强回声光团,而进食后可能因胆囊排空而漏诊。此外,胰腺位于胃后方,进食后胃内食物残渣和气体可能遮挡胰腺,影响图像质量。临床建议检查前禁食8-12小时。
2.腹膜后血管检查
肾动脉、肾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深部血管检查需空腹。这些血管前方有胃肠道覆盖,进食后胃肠气体增加,超声波遇气体发生全反射,导致后方血管显示不清。例如,腹主动脉瘤的超声诊断需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若肠道气体干扰,可能误判血管形态。
3.特殊腹部检查
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双肾血管等检查同样需空腹。此类疾病涉及血管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食后肠道胀气可能掩盖病变特征。例如,胡桃夹综合征需观察左肾静脉受压情况,若肠道气体干扰,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准确测量。
二、无需空腹的超声检查项目
1.妇科与泌尿系统检查
子宫、卵巢、输卵管、膀胱等器官检查无需空腹,但需憋尿充盈膀胱。例如,经腹部子宫附件超声需膀胱作为透声窗,患者需在检查前2-3小时饮水500-1000毫升,待膀胱充盈后检查。若同时进行消化系统检查,则需优先完成空腹项目,再进食饮水准备憋尿。
2.浅表器官与血管检查
甲状腺、乳腺、颈部血管、四肢血管等检查不受饮食影响。例如,甲状腺超声主要观察结节大小、形态、血流信号等,进食不会改变甲状腺实质结构。乳腺超声检查同理,体表位置使其不受腹腔气体干扰。
3.心脏与特殊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与饮食无关。经阴道超声检查因探头直接接触宫颈,无需充盈膀胱,亦无需空腹。但需注意,若检查前需进行经腹部妇科超声,则仍需憋尿。
三、特殊人群与紧急情况的处理
1.儿童与老年人
新生儿需空腹2-3小时,婴幼儿4小时,大龄儿童6-8小时,成人8小时以上。对于无法配合禁食的婴幼儿,可优先安排检查或选择镇静后检查。老年人若合并糖尿病,需提前调整降糖药物剂量,避免低血糖风险。
2.紧急情况
急腹症患者(如剧烈腹痛、疑似肠梗阻)需立即超声检查,此时可不空腹。但检查结果可能受肠道气体干扰,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例如,急性胆囊炎患者即使未空腹,胆囊壁增厚、周围渗出等典型表现仍可辅助诊断。
四、检查前的其他注意事项
穿着要求:检查部位需暴露,建议穿宽松衣物,避免连体衣或紧身裤。
药物与病史:长期服药者无需停药,但需告知医生用药史。既往手术史(如胆囊切除)需提前说明。
特殊准备:经直肠超声需排空大便,残余尿测定需排尿后检查。
超声检查的空腹要求并非“一刀切”,而是基于检查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成像原理。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因准备不当导致漏诊或误诊。
(张云芳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