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产科急症手术(如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的快速应对流程

2025-02-16 20: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引言

产科急症手术是挽救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关键措施,其中胎盘早剥和子宫破裂是两种最危急的情况,可迅速导致失血性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胎儿窘迫甚至死亡。快速识别、高效团队协作和标准化流程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核心。本文系统梳理这两种急症的手术应对流程,以优化临床决策和抢救效率。

 

二、胎盘早剥的快速应对流程

(一)早期识别与诊断

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指妊娠20周后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典型表现为:

突发持续性腹痛(可伴子宫强直)

阴道流血(出血量与休克程度可能不符)

胎心异常(晚期减速、心动过缓甚至消失)

凝血功能障碍(DIC表现:皮下瘀斑、针眼渗血)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敏感性约50%,主要用于排除前置胎盘)

胎心监护(持续监测胎儿状况)

凝血功能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PT/APTT延长)

(二)紧急处理流程

启动快速反应团队(RRT)

呼叫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输血科

准备紧急剖宫产(5分钟内决策)

稳定母体生命体征

建立双静脉通路(16G以上留置针)

快速补液(晶体液+胶体液,避免低血容量休克)

输血准备(立即申请4U红细胞+2U血浆+1U血小板)

监测血压、尿量、凝血功能

紧急剖宫产(CS)

麻醉选择:首选全身麻醉(若凝血功能异常,避免椎管内麻醉)

手术要点:

快速进腹(纵切口可能更快)

娩出胎儿后立即检查子宫收缩情况

若子宫收缩不良,使用宫缩剂(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评估胎盘剥离面积,必要时行子宫动脉结扎或B-Lynch缝合

术后管理

继续监测凝血功能(警惕迟发性DIC)

预防感染(广谱抗生素)

心理支持(尤其胎儿死亡者)

三、子宫破裂的快速应对流程

(一)高危因素与临床表现

高危人群:

瘢痕子宫(既往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史)

产程中过量缩宫素使用

梗阻性难产

典型症状:

剧烈腹痛(可伴撕裂感)

胎心消失或严重减速

阴道流血+休克表现

腹部触诊:子宫轮廓不清,胎体可触及

(二)紧急处理流程

立即启动“5分钟剖宫产”预案

呼叫多学科团队(产科、麻醉、ICU、血库)

快速稳定循环

两条大静脉通路(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

紧急输血(启动大量输血方案MTP)

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紧急手术

麻醉:全麻(避免椎管内麻醉)

手术关键步骤:

快速进腹,娩出胎儿

检查破裂部位(常见于子宫下段或瘢痕处)

若破口整齐、无感染,可行子宫修补术

若破口复杂、出血不止,行子宫切除术(尤其无生育需求者)

术后管理

ICU监护(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监测)

预防感染(广谱抗生素覆盖厌氧菌)

血栓预防(低分子肝素)

四、团队协作与资源优化

(一)多学科团队(MDT)协作


(二)关键时间节点

0-5分钟:识别急症,启动团队

5-10分钟:完成麻醉,开始手术

10-30分钟:娩出胎儿,控制出血

术后2小时:稳定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五、总结

胎盘早剥和子宫破裂是产科最危急的并发症,快速诊断、多学科协作和标准化抢救流程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临床医生应:

提高识别能力(尤其不典型病例)

优化应急演练(模拟训练团队配合)

完善血制品储备(确保大量输血可用)

加强术后监护(预防DIC、感染等并发症)

通过系统化管理,可显著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

(王凡 南阳市中心医院 手术二部)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