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阴道炎种类大盘点,教你正确应对炎症困扰

2025-07-01 08: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阴道炎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如同潜藏在女性身体里的“小麻烦”,不分年龄与生育状况,随时可能找上门来,给女性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诸多困扰。从瘙痒、灼痛到分泌物异常,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日常活动,还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健康问题。然而,阴道炎并非“洪水猛兽”,只要了解其不同种类的特点与应对方法,就能有效防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阴道炎的种类,并学习如何正确应对这些炎症困扰。

一、阴道炎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一)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的常见阴道炎症。阴道毛滴虫生命力顽强,不仅能在阴道内生存,还可寄生于尿道、尿道旁腺、膀胱等部位。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属于性传播疾病。此外,间接接触如公共浴池、游泳池、坐便器、公用毛巾等也可能导致感染。例如,女性在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公共浴池泡澡时,就有可能接触到滴虫而被感染。

-症状表现:感染初期,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主要症状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的阴道分泌物增多。患者还会感到外阴瘙痒,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若合并尿道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有时还可见血尿。

-危害:滴虫性阴道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增加其他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的感染风险。孕期女性若感染滴虫,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往也称为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假丝酵母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健康女性阴道中也可能存在,但通常不致病,当阴道内环境发生变化,如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时,假丝酵母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炎症。

-诱发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都容易诱发该病。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升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而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的生长,破坏阴道的微生态平衡,使得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

-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还可伴有尿痛、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其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危害:反复感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孕期感染还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鹅口疮等。

(三)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正常情况下,阴道内以乳酸杆菌占优势,乳酸杆菌可产生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pH值在3.8-4.4之间),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当乳酸杆菌减少,而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大量繁殖时,就会引发细菌性阴道病。

-症状表现:10%-40%的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常粘附于阴道壁,但容易从阴道壁拭去。

-危害:细菌性阴道病与盆腔炎、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此外,还会增加HIV及其他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风险。

(四)老年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多为5.0-7.0),局部抵抗力降低,其他致病菌过度繁殖或容易入侵引起炎症。

-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外阴灼热不适、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多呈淡黄色,感染严重者可有脓血性白带,伴有臭味。由于阴道黏膜萎缩,可伴有性交痛。若累及泌尿系统,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刺激症状。

-危害:老年性阴道炎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蔓延至尿道、膀胱等部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还可能导致阴道粘连、狭窄等并发症。

(五)幼女性阴道炎

幼女性阴道炎常见于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外阴发育差、雌激素水平低,阴道内pH值较高,且婴幼儿卫生习惯不良,外阴易被尿液、粪便污染,导致病菌入侵引发炎症。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症状表现:患儿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因分泌物刺激,患儿会出现外阴瘙痒,常哭闹不安,常用手搔抓外阴。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尿急、尿频等泌尿系统症状。检查可见外阴、阴蒂、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

-危害:如果炎症长期不愈,可能导致阴唇粘连,影响日后的生殖健康。

二、阴道炎的诊断方法

当女性出现外阴瘙痒、灼痛、分泌物异常等症状怀疑患有阴道炎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明确病因:

(一)妇科检查

医生会使用窥阴器观察阴道及宫颈的情况,查看阴道黏膜是否有充血、红肿、溃疡等病变,宫颈是否有糜烂、息肉等异常,同时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性状等,初步判断炎症类型。

(二)阴道分泌物检查

这是诊断阴道炎的关键检查项目。医生会用棉签取少量阴道分泌物,进行以下检测:

-pH值测定:正常阴道pH值在3.8-4.4之间,不同类型的阴道炎pH值会有所变化。如滴虫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阴道pH值通常会升高,多在5.0-6.5之间;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pH值一般在4.0-4.7之间。

-显微镜检查:将阴道分泌物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滴虫、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线索细胞(细菌性阴道病的特征性细胞)等,从而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胺试验:对于怀疑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可在阴道分泌物中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若产生烂鱼肉样腥臭味,即为胺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三)其他检查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怀疑阴道炎合并其他疾病,或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因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如阴道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三、不同类型阴道炎的治疗方法

(一)滴虫性阴道炎

-全身用药:滴虫性阴道炎主要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甲硝唑或替硝唑。由于滴虫性阴道炎主要通过性传播,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以防交叉感染。

-局部用药:在口服药物的同时,可配合局部用药,如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或凝胶,放入阴道深部,以增强疗效。治疗后需在月经干净后复查阴道分泌物,连续三次阴性方为治愈。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应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药物。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局部用药:可选用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制霉菌素制剂等,以栓剂或软膏的形式阴道给药。对于未婚女性或不宜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药物,如氟康唑。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巩固治疗效果。

(三)细菌性阴道病

-抗厌氧菌药物:治疗细菌性阴道病首选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等。可口服给药,也可局部使用甲硝唑栓或克林霉素软膏。

-调节阴道微生态:在使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后,可使用阴道用乳酸杆菌制剂,恢复阴道的微生态平衡,预防复发。

(四)老年性阴道炎

-补充雌激素:补充雌激素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关键。可局部使用雌三醇软膏,或口服替勃龙等雌激素类药物,以增加阴道抵抗力。但在使用雌激素治疗前,需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和相关评估,排除雌激素使用禁忌证。

-抑制细菌生长:可选用甲硝唑或诺氟沙星等抗生素阴道上药,抑制细菌生长。

(五)幼女性阴道炎

-保持外阴清洁:首先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

-针对病原体用药: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口服,并将抗生素溶液滴入阴道。对于有阴唇粘连者,可在涂擦雌激素软膏后,尝试轻轻分离,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分离。

四、阴道炎的预防措施

(一)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或肥皂。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不穿紧身化纤内裤。大便后擦拭应从前向后,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入阴道。

(二)避免交叉感染

尽量避免使用公共浴池、游泳池、公用坐便器等,去公共场所时可自带毛巾、泳衣等个人物品。不与他人共用内裤、浴盆等私人物品。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性生活过程中可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性传播疾病和阴道炎的发生风险。

(三)增强自身免疫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蛋类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御病菌的能力。

(四)谨慎使用抗生素和清洁剂

不滥用抗生素,以免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避免频繁使用阴道冲洗剂冲洗阴道,阴道本身具有自净作用,过度冲洗会破坏阴道的微生态环境,反而容易引发炎症。

阴道炎虽然常见,但只要女性朋友们了解其种类、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减少阴道炎的发生,摆脱炎症困扰,保持生殖系统健康。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愿每一位女性都能远离阴道炎,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

(魏静 河南省南乐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