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这个复杂的“小宇宙”里,肠道常常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大脑”,它默默承担着众多关键使命,从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到影响情绪、抵御疾病,肠道的健康与我们的整体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才能精心呵护好这位肠道小卫士呢?
一、饮食:肠道的“能量补给站”
多吃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如同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粪便顺畅排出,预防便秘。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等都是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比如,每天吃一碗糙米饭,相较于精白米,能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餐盘中保证有一半是色彩缤纷的蔬菜,像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它们富含的纤维能助力肠道运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补充益生菌:益生菌是肠道内的“有益居民”,有助于抑制有害菌生长,增强肠道免疫力。酸奶、泡菜、纳豆等发酵食品中含有大量益生菌。不过,选择酸奶时要注意查看成分表,优先挑选低糖、无香精添加,且含有活性乳酸菌的产品。此外,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补充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适合肠道功能紊乱、易腹泻或便秘的人群。
控制脂肪与糖分摄入:高脂肪、高糖饮食会给肠道带来巨大负担,易引发消化不良、肠道炎症等问题。减少油炸食品、糕点、饮料等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取,避免肠道被油腻与甜蜜“侵蚀”。例如,将薯条换成清蒸的红薯,把可乐换成白开水,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给肠道添乱。
二、作息:肠道的“生物钟调节器”
规律作息时间:肠道也有自己的生物钟,遵循固定的作息有助于肠道正常运转。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起床,让肠道习惯规律的消化节奏。例如,早上7点准时吃早餐,能刺激肠道开始一天的蠕动与消化工作;晚上11点前入睡,避免熬夜扰乱肠道菌群平衡,因为夜间是肠道自我修复与调整的关键时段。
适度运动辅助:运动虽不直接作用于肠道,但能间接助力肠道健康。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肠道蠕动,减轻肠道压力。上班族若难以抽出专门时间锻炼,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如上下班途中提前几站下车步行,工作间隙起身活动筋骨,让肠道在身体的律动中保持活力。
三、情绪:肠道的“心情晴雨表”
认识肠脑关联:肠道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情绪波动会通过神经递质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肠脑轴”作用。当你焦虑、紧张时,不妨深呼吸几次,放松身心,给肠道传递一个“安抚信号”。
减压舒缓情绪:生活中学会减压至关重要,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都能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每晚睡前进行10 - 15分钟的简单冥想练习,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能让身心沉浸在宁静氛围中,使肠道免受情绪风暴的冲击,安稳地履行其生理职责。
四、卫生:肠道的“防护盾牌”
手卫生要到位:双手每天接触无数病菌,勤洗手是预防肠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用肥皂和流动水仔细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指尖、指缝、手腕等部位都不放过,能有效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守护肠道免受致病菌侵袭。
饮食卫生把关:食材要新鲜干净,烹饪过程生熟分开,避免食用变质、过期食品。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少吃路边摊,防止因不洁饮食引发肠道疾病,如感染性腹泻等。
肠道作为人体的重要伙伴,需要我们悉心照料。从日常饮食、作息调整,到情绪管理、卫生防护,每一个环节都关乎肠道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当好自己肠道小卫士的“指挥官”,为这位默默付出的“第二大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开启健康生活的新篇章。
(韩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