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大脑”,它不仅承担着消化食物的重要使命,还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息息相关。如今,胃病成为了困扰许多人的常见健康问题,但其实通过一些自我调养的小秘诀,我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胃部不适,守护胃部健康。
一、饮食调养:滋养胃部的基石
规律进餐:保持固定的用餐时间,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胃就像一个有节奏的机器,规律的进食能让它更好地进行消化工作。例如,每天早上 7 - 8 点吃早餐,中午 12 - 13 点吃午餐,晚上 18 - 19 点吃晚餐,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这样有助于胃酸规律分泌,不会因过度饥饿或饱食而损伤胃黏膜。
选择易消化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西兰花、苹果、香蕉等,它们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肉、豆类等,为身体提供营养支持,又不会给胃造成太大负担。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像辣椒、油炸食品、咖啡、酒精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部炎症。
细嚼慢咽:吃饭时充分咀嚼食物,不仅能减轻胃的消化负担,还能让唾液中的消化酶充分发挥作用,提前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每口饭建议咀嚼 20 - 30 次,这样有助于食物在胃中更好地被研磨、消化,减少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
二、生活习惯:呵护胃部的日常细节
充足睡眠: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胃部健康至关重要。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胃黏膜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长期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影响胃酸分泌的正常节律,进而引发胃部问题。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晚上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
适度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每周坚持运动 3 - 5 次,每次30 分钟以上。例如,饭后半小时散步,能轻柔地按摩腹部,促进胃排空,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放松心情:情绪对胃部的影响不容忽视,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发胃病。学会通过合适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阅读、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放松身心,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让胃部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工作。
三、中医调理:传承智慧助力胃健
穴位按摩:人体上有一些穴位与胃部健康密切相关,经常按摩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比如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是人体的保健要穴。每天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 5 - 10 分钟,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宜,能够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胃肠蠕动。还有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按摩此穴可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中药调理:根据自身体质和胃病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一些常见的养胃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用这些中药煲汤或煮粥,如党参茯苓炖鸡、山药红枣粥等,既能滋补身体,又能改善胃部功能。但要注意,中药使用需遵循医嘱,不可自行乱用。
胃病的自我调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饮食、生活习惯、中医调理等多方面入手,持之以恒地呵护胃部健康。掌握这些小秘诀,让自己的“第二大脑”保持良好的状态,享受健康生活。
(郑会敏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大屯乡卫生院 内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