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治疗多种脊柱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后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将系统介绍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及家属科学护理,促进康复。
一、术后早期护理(住院期间)
1. 体位管理
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进行:术后患者如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进行,如有恶心呕吐,需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翻身技巧:每2小时轴向翻身一次,保持头、颈、躯干呈一直线,避免扭转
体位垫使用:患者侧卧位时,可将垫枕放置于胸背部及臀部,减少腰部弯曲受压。
2. 切口护理
观察敷料:定时观察检查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清洁,如有渗血渗液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保持清洁:避免切口接触水,术后2周内禁止淋浴或盆浴
异常症状监测:如出现切口红肿、剧烈疼痛或异常分泌物,可能提示感染,及时就医
3. 疼痛管理
药物镇痛: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镇痛药物,不要等到疼痛剧烈时才用药
非药物方法:可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辅助缓解疼痛
疼痛评估:使用疼痛评分量表(0-10分)记录疼痛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
4. 早期活动指导
床上活动:手术回来麻醉恢复后如无不适,即可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等活动
下床时间:一般术后24-48小时在支具保护下逐步下床活动
活动原则:遵循"三步起立法"(先侧卧3分钟→坐起3分钟→站立3分钟),无头晕不适后再下床,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以防发生跌倒。
二、中期康复护理(出院后1个月内)
1.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正确姿势: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弯腰、扭转、久坐(超过30分钟)等动作
家务限制: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超过5kg)、拖地、洗衣等需要弯腰的家务
睡眠姿势:选择硬板床,侧卧时胸背部及臀部可以各放一个垫枕,减少腰部受压。
2. 支具使用指导
佩戴时间:根据手术类型不同,通常需要佩戴支具4-8周,具体遵医嘱进行
正确佩戴:支具应贴合身体,松紧以放下一指为宜
去除支具时:先从每日短时间取下开始,逐步过渡到完全不用
3. 药物管理
按时服药: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镇痛药及神经营养药物
药物副作用观察:注意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避免自行调整: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4. 康复锻炼计划
第一阶段(术后1-2周):以等长收缩训练为主,如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运动、腹式呼吸
第二阶段(术后3-4周):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和低强度核心肌群激活
训练原则:遵循"无痛、渐进、适度"原则,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三、长期康复管理(术后1-6个月)
1. 渐进性功能锻炼
核心肌群训练:逐步增加平板支撑、桥式运动等稳定性训练
有氧运动:术后3个月可开始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术后6个月经医生评估后可恢复适度抗阻训练
2. 生活方式调整
体重控制:保持BMI在18.5-23.9之间,减轻脊柱负荷
戒烟限酒:烟草影响骨骼愈合,酒精可能干扰药物效果
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钙质、维生素D摄入,促进骨骼修复
3. 心理与社会适应
情绪管理:认识并接纳康复过程的波动性,避免焦虑抑郁
社会支持: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工作恢复:一般术后3-6个月可恢复工作,从轻工作量逐步过渡
4. 定期随访与监测
随访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诊
影像学检查:按医嘱进行X线、CT或MRI检查评估愈合情况
功能评估:医生通过查体评估脊柱功能恢复程度
四、特殊情况处理
1. 紧急情况识别
严重神经症状:如突发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
剧烈疼痛:无法缓解的剧烈疼痛伴发热,要及时就医,可能提示感染或血肿
2. 并发症预防
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者需进行下肢活动,高危患者使用抗凝药物
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应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雾化治疗
泌尿系感染:保持会阴清洁,尽早拔除导尿管,多饮水
脊柱微创手术后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密切配合。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在3-6个月内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记住,康复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自行判断和处理。耐心和坚持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王淑芳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脊柱微创中心护理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