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质疏松自救指南:别让骨头变成“酥脆饼干”

2025-04-19 19: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弯腰捡个东西,骨头“咔嚓”一声;打个喷嚏,肋骨居然骨折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骨质疏松就像一场悄无声息的“骨质大盗”,不知不觉让骨头变得像“酥脆饼干”,轻轻一碰就碎。作为中医内分泌科医生,今天就把骨质疏松的自救秘籍倾囊相授,教你守住骨头的“硬气”!

一、骨质疏松:骨头里的“小偷家族”

咱们的骨头看似坚硬,实则是个“动态工厂”,每天都在上演“造骨”和“破骨”的戏码。健康时,新骨生长和旧骨分解保持平衡,骨头自然结实。但骨质疏松一来,“破骨小分队”突然“暴走”,疯狂分解旧骨,而“造骨大队”却“摸鱼划水”,导致骨质不断流失,骨头变得又薄又脆。

这场“骨质保卫战”为啥会失败?“小偷家族”成员可不少:

1. 年龄“拖油瓶”:上了年纪,骨头里的“钙工厂”效率下降,就像老旧的生产线,产出越来越少。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断崖式下跌”,更是给“破骨细胞”开了“加速外挂”,骨质流失速度翻倍。

2. 生活“猪队友”:长期宅家不见太阳,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变弱,而维生素D可是钙吸收的“运输大队长”;爱喝碳酸饮料、咖啡,这些饮品会悄悄“偷走”骨头里的钙;还有吸烟、酗酒,简直是给骨头“上刑”,加速骨质流失。

3. 疾病“大boss”: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风湿免疫病等,就像骨头里的“内奸”,干扰钙代谢和骨细胞功能。一些药物也可能“帮倒忙”,比如长期吃激素药,会让骨头变得脆弱不堪。

二、骨头变“酥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不痛不痒,等骨折了才后悔莫及。其实,身体早就偷偷发出过“求救信号”:

1. 身高“缩水”: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比年轻时矮了2-3厘米?别以为是错觉!骨质疏松会让脊柱的椎体被压缩,就像叠罗汉的积木被压扁,身高自然变矮,严重的还会驼背,整个人看起来“佝偻”了不少。

2. 腰背“酸痛怪”:没干重活也没受伤,却经常腰酸背痛,尤其是长时间站立、久坐后,疼痛加剧。这是因为骨质疏松让骨头支撑力下降,肌肉不得不“加班”维持身体平衡,时间久了就累得“抗议”。

3. 骨折“小意外”:别人摔一跤可能拍拍灰就起来,你轻轻崴个脚、打个喷嚏,甚至咳嗽一声,骨头就骨折了?这可不是“运气差”,而是骨头太脆弱,稍微受点力就“扛不住”。最常见的是手腕、腰椎、髋部骨折,一旦中招,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三、自救秘籍:让骨头“硬气”起来

发现骨质疏松别慌!中医内分泌科的这套“组合拳”,从饮食、运动到中药调理,全方位帮骨头“充能”:

(一)饮食“补钙套餐”,骨头的“能量加油站”

1. 钙“大户”狂炫:牛奶、酸奶、奶酪堪称“补钙三剑客”,每天喝300-500毫升,相当于给骨头“喂”了大半日所需的钙;豆制品也不差,豆腐、豆皮、豆干,不仅含钙高,还富含优质蛋白;绿叶菜里的菠菜、西兰花、羽衣甘蓝,也是“隐藏的补钙高手”。不过要注意,菠菜含草酸,得先焯水再吃,不然会影响钙吸收。

2. 维生素“助攻团”: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好搭档”,多吃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或者晒晒太阳(避开正午,每次15-20分钟),让身体自己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K能引导钙“精准入骨”,纳豆、西兰花、橄榄油里含量丰富,可以多安排上。

3. 中医“食补方”:中医讲究“肾主骨”,多吃补肾的食物能强筋健骨。黑芝麻、核桃、黑豆,磨成粉冲着喝,既方便又营养;用杜仲、牛膝炖排骨汤,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牛膝活血通络,堪称“补钙药膳CP”。

(二)运动“强骨操”,给骨头“举铁增肌”

别以为骨头不需要锻炼!运动就像给骨头“举铁”,能刺激骨质生长:

1. 负重“小能手”:散步、慢跑、爬楼梯,这些负重运动能让骨头承受压力,激发骨头“变强”的斗志。每天坚持30分钟,骨头越练越结实。但注意别过度,关节不好的人可以选择游泳,既能锻炼又不损伤关节。

2. 肌肉“护卫队”:肌肉和骨头是“好兄弟”,肌肉强壮了能帮骨头分担压力。试试靠墙静蹲,像坐隐形椅子一样,坚持30-60秒;或者练习平板支撑,每次撑30秒,做3组。肌肉有力了,骨头受伤的风险也会降低。

3. 中医“传统功”:太极拳、八段锦慢悠悠的动作,特别适合骨质疏松人群。“双手托天理三焦”能拉伸脊柱,增强椎体稳定性;“摇头摆尾去心火”转动腰部,锻炼腰背肌肉。每天练上20分钟,既养生又强骨。

(三)中药“调理术”,从根源“加固防线”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讲究“辨证论治”:

1. 补肾壮骨“主力军”:熟地黄、山茱萸、骨碎补、淫羊藿等中药材,是补肾壮骨的“明星选手”。它们就像给骨头“打补丁”,修复受损的骨质,促进新骨生长。医生会根据个人体质,搭配成汤药或中成药,从内到外调理身体。

2. 针灸“辅助军”:扎针听起来吓人,其实能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常用的穴位有肾俞穴、命门穴、足三里等,肾俞穴补肾益精,命门穴温肾助阳,足三里健脾和胃,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针灸配合中药,效果加倍。

3. 推拿“舒缓队”:专业的中医推拿能放松肌肉,缓解腰背疼痛。按摩师通过揉、按、推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骨头周围的压力。不过骨质疏松患者骨头脆弱,推拿时要提前告知医生,手法务必轻柔。

(四)生活“防护盾”,远离骨折“小陷阱”

1. 家居“防摔改造”:浴室铺防滑垫,马桶旁装扶手,地板保持干燥,减少滑倒风险;把常用物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避免登高取物。这些小改造,能大大降低骨折几率。

2. 小心“隐形杀手”:上下楼梯、过马路时集中注意力,别边走路边看手机;雨雪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实在要出门,穿防滑鞋,拄拐杖。别让这些“小意外”成为压垮骨头的“最后一根稻草”。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专属”,年轻人也得提前预防!从今天开始,吃好、动好、调理好,别等骨头变成“酥脆饼干”才后悔。跟着这份自救指南,把流失的骨质“抢”回来,让骨头重新“硬气”起来!

(陈焱 河南省中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