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妈妈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但哺乳期乳腺炎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 “暴风雨”,给这份喜悦蒙上阴影。乳房红肿、疼痛,甚至伴随发热、寒战,不仅让妈妈们身心俱疲,还可能影响正常哺乳。其实,掌握科学的预防、护理与治疗方法,就能有效应对哺乳期乳腺炎。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哺乳期乳腺炎的 “面纱”,探索自救之道。
一、知己知彼:认识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女性在哺乳期因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乳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它通常发生在产后 1 - 3 个月,初产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经产妇 。常见症状除了乳房局部的红、肿、热、痛,严重时还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 38.5℃)、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乳汁淤积是哺乳期乳腺炎发生的重要基础。当宝宝吸吮不充分、喂奶姿势不正确、乳房受到挤压等情况出现时,乳汁无法顺利排出,就会在乳腺导管内积聚。而乳头皲裂则为细菌入侵打开了 “大门”,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顺着破损的皮肤进入乳腺组织,在淤积的乳汁中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炎症。
二、防患未然: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措施
(一)掌握正确哺乳姿势
正确的哺乳姿势是预防乳汁淤积的关键。妈妈们可以采用摇篮式、侧卧式、橄榄球式等姿势喂奶,确保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而非仅仅乳头。这样能让宝宝更有效地吸吮乳汁,减少乳汁残留。同时,每次哺乳时
要让宝宝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另一侧,避免两侧乳房都有乳汁残留。
(二)保持乳房清洁
每天用温水清洁乳房,不需要使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产品,以免破坏乳房皮肤的天然保护层。每次哺乳前后,都要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乳头和乳晕,防止细菌滋生。如果乳头有污垢,不要用力抠,可用植物油涂抹后轻轻擦拭。
(三)避免乳房受压
选择合适的哺乳内衣至关重要。内衣要舒适、透气,避免过紧压迫乳房,影响乳汁排出。睡觉时尽量不要趴着睡,防止乳房受到挤压。此外,抱宝宝时也要注意姿势,不要让宝宝的头部或身体长时间压迫乳房。
(四)规律哺乳
建立规律的哺乳时间,按需喂养,避免乳房过度充盈。如果宝宝不能及时吸吮,可以使用吸奶器将多余的乳汁吸出,存放在干净的容器中冷藏或冷冻。但要注意吸奶器的清洁,每次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清洗和消毒。
三、科学护理:乳腺炎初期的应对方法
当发现乳房出现轻微胀痛、硬块等乳腺炎初期症状时,及时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症状,防止炎症进一步发展。
(一)局部热敷
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敷袋敷在乳房上,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疏通乳腺导管,缓解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二)轻柔按摩
在热敷后,可以进行乳房按摩。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乳腺组织。也可以采用推压法,用手指轻轻推压硬块,帮助乳汁排出。按摩时可以涂抹一些天然的润滑油,如橄榄油,减少皮肤摩擦。
(三)调整哺乳顺序
优先让宝宝吸吮患病一侧的乳房,因为宝宝的吸吮力量比吸奶器更强,能更有效地排空乳汁。喂奶时可以轻轻按压乳房,帮助乳汁流出。如果宝宝吃饱后,乳房内仍有乳汁残留,要用吸奶器吸出。
四、及时治疗:乳腺炎严重时的处理方案
如果乳腺炎症状持续加重,出现高热不退、乳房红肿范围扩大、局部波动感(提示可能形成脓肿)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一)药物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医生会开具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在规范使用的情况下,对宝宝是相对安全的,可以继续哺乳。但妈妈们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二)切开引流
如果乳腺炎发展为乳腺脓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手术。医生会在脓肿部位切开一个小口,将脓液排出,促进伤口愈合。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按时换药,根据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哺乳。
五、饮食与心理调节:加速康复的 “隐形帮手”
在应对哺乳期乳腺炎的过程中,饮食和心理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豆类等,帮助身体恢复。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至关重要。哺乳期乳腺炎虽然难受,但通过科学治疗和护理是可以治愈的。妈妈们可以和家人、朋友多交流,也可以加入一些妈妈群,分享经验,缓解焦虑情绪。
哺乳期乳腺炎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预防、护理和治疗方法,就能有效应对。希望这份全攻略能成为妈妈们的 “保护伞”,让每一位妈妈都能顺利度过哺乳期,享受与宝宝亲密相伴的美好时光。
(丁敏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乳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