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哺乳期乳腺炎
病因
乳汁淤积:哺乳期女性若未能及时排空乳房内的乳汁,乳汁会淤积在乳腺小叶中,易造成乳腺管堵塞,从而加重病情,诱发乳腺炎。乳汁淤积是细菌感染的前奏和基础,淤积的乳汁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
细菌入侵:由于哺乳期女性体质相对较弱,且乳房部位易出汗、潮湿,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它们可通过乳头皮肤破损或输乳管侵入乳腺实质,大量繁殖并破坏乳腺组织,形成多房性脓肿。
乳头皲裂:婴儿在吮吸时若未能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住,易导致乳头发生皲裂。若不及时治疗,细菌可沿裂口入侵,增加发生乳腺炎的概率。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保持乳房皮肤清洁干燥,哺乳后尽量排空乳汁,避免乳汁淤积。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药物治疗:在乳腺炎未形成脓肿时,患者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一代抗生素(如头孢拉定)等,以消除感染并控制炎症发展。若患者对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过敏,可选用其他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局部治疗:可对乳房进行局部热敷,以促进炎症消散。热敷时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2~3次。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同时,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使用吸奶器吸尽里面的乳汁,以避免乳汁淤积加重病情。
手术治疗:若乳腺炎形成脓肿,且通过上述治疗无法得到有效改善,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为脓肿切开引流术,通过切开皮肤及乳腺组织,排出内部的脓液,以达到治疗目的。手术后需遵医嘱护理伤口,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二、非哺乳期乳腺炎
病因
自身免疫因素: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乳腺组织视为异物并进行攻击时,可能导致乳腺组织发生炎症。
细菌感染:虽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细菌感染率相对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常见的致病菌与哺乳期乳腺炎相似,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乳头皮肤破损或乳腺导管侵入乳腺组织,引发炎症。
乳管堵塞:乳管堵塞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当乳管内的分泌物或脱落细胞等堵塞乳管时,可能导致乳腺组织内的压力升高,从而引发炎症。
其他因素:乳房外伤、乳头内陷、长期使用避孕药物等因素也可能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有关。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这有助于缓解乳腺炎的症状。在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康复。
药物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以控制感染并促进炎症的消退。若患者疼痛较重,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遵医嘱使用,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以防副作用。对于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等特定类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可考虑使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以缩小病变组织。非哺乳期乳腺炎也可考虑联合中药治疗,协助炎症组织收敛,起到祛腐生肌的作用。
手术治疗:若非哺乳期乳腺炎形成脓肿或病变组织较大且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改善时,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脓肿切开引流术、乳腺区段切除术等。手术后需遵医嘱护理伤口,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在病因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和治疗乳腺炎的重要措施。
(董玲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乳腺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