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眼痒、视力下降、过敏?多症状联合预警圆锥角膜早期诊断

2023-12-14 15: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眼睛时常面临各种挑战,眼痒、视力下降、干眼等症状也越来越普遍。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或是简单地认为是用眼过度、疲劳所致,自行滴点眼药水、多休息一下就不再在意。然而,当这些症状频繁出现、持续不缓解,甚至同时存在时,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 它们很可能是圆锥角膜早期发出的 “危险信号”。圆锥角膜作为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眼病,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而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实则是联合预警圆锥角膜的关键线索。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讨这些症状与圆锥角膜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它们实现早期诊断。

圆锥角膜:悄无声息的视力 “杀手”
圆锥角膜是一种进行性的角膜扩张疾病。正常情况下,角膜宛如一个表面光滑、形态规则的圆顶,它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能够精准地折射光线,使外界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从而保证我们拥有良好的视力。然而,当患上圆锥角膜时,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区域会逐渐变薄,并向前呈圆锥状突出,这种形态的改变会严重破坏角膜的屈光功能。

随着病情的发展,圆锥角膜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视力问题。初期,患者可能仅感觉到视力轻微下降,看东西有些模糊,尤其是看远处物体时更为明显,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近视加深。但与普通近视不同的是,圆锥角膜导致的视力下降会逐渐加重,且常规的配镜矫正效果不佳。即便不断更换更高度数的眼镜,视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散光度数会不断增加,散光轴位也变得不稳定,患者还会出现视物变形、重影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后期可能引发急性角膜水肿、角膜瘢痕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来挽救视力。由于角膜供体资源稀缺,角膜移植手术不仅存在风险,还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早期发现圆锥角膜显得尤为重要。

眼痒:圆锥角膜早期不容忽视的 “前奏”
眼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眼部不适症状,很多人在出现眼痒时,会下意识地用手揉眼睛,试图缓解不适。然而,频繁揉眼恰恰是诱发圆锥角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眼痒本身也可能是圆锥角膜早期的表现之一。

一方面,我们的双手每天会接触各种物品,上面携带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当用手揉眼时,这些微生物很容易进入眼内,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炎症。眼部炎症会破坏角膜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干扰角膜的修复和代谢过程,使角膜变得更加脆弱,为圆锥角膜的发生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频繁揉眼会对角膜产生持续的机械性损伤。角膜组织相对脆弱,手指的揉压会使角膜表面的胶原纤维受到拉扯和扭曲,长期反复的外力作用会导致胶原纤维逐渐断裂、变形,破坏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随着时间推移,在眼内压力的作用下,角膜就容易出现局部变薄、扩张,进而发展为圆锥角膜。

 

视力下降:圆锥角膜最常见的 “警示灯”
视力下降是圆锥角膜最突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其症状与普通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相似,常常被误诊或忽视。

在圆锥角膜早期,视力下降通常是渐进性的,患者可能先是感觉看远处的物体有些模糊,晚上看路灯、车灯时出现光晕、重影等现象。很多人会像对待普通近视加深一样,选择去眼镜店验光配镜。然而,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发现即使不断更换更高度数的眼镜,视力矫正效果依然不理想,视物模糊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散光问题也愈发严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看直线变成弯曲、物体边缘模糊不清等视物变形症状,这些都是圆锥角膜导致角膜形态改变,光线无法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圆锥角膜引起的视力下降具有独特的特点。普通近视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视力通常能得到较好矫正;而圆锥角膜导致的视力下降,不仅矫正困难,而且下降速度相对较快,散光度数和轴位也会频繁变化。当出现这些异常的视力下降表现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普通屈光不正,而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排查圆锥角膜的可能。

过敏:圆锥角膜早期的 “隐藏信号”
过敏性结膜炎是圆锥角膜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常因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出现眼痒症状,且可能频繁揉眼,而频繁揉眼会对角膜造成机械损伤,促进蛋白酶分泌,加剧圆锥角膜的发展。过敏体质的人群患圆锥角膜的风险相对较高。过敏反应可能引发眼部的炎症,影响角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促使角膜发生病变,增加圆锥角膜的发病几率。

多症状联合预警:提高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率
眼痒、视力下降、过敏等症状单独出现时,可能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常见眼部问题。但当这些症状同时存在,或在一段时间内相继出现时,它们就如同联合起来的 “预警系统”,大大提高了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的可能性。

多症状联合预警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单一症状诊断的局限性,从多个角度为圆锥角膜的早期发现提供线索。对于患者自身而言,了解这些症状之间的关联和预警作用,有助于在出现眼部不适时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对于医生来说,重视多症状的联合表现,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病情,避免漏诊和误诊,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早期治疗时机。

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的方法
眼科常规检查
眼科常规检查是发现圆锥角膜的基础步骤。首先进行视力检查,通过测量远视力和近视力,初步了解患者视力下降的程度和特点。接着进行验光检查,包括电脑验光和综合验光,准确获取近视、远视、散光的度数及轴位信息,判断常规配镜矫正的效果。如果发现视力矫正不佳,且散光存在异常变化,如度数快速增加、轴位不稳定,就需要进一步排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也是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医生通过裂隙灯可以观察角膜的形态、厚度、透明度等,查看角膜表面是否有损伤、水肿、浑浊等异常表现,还能观察结膜、虹膜等眼部其他结构的情况,为诊断提供初步线索。但由于圆锥角膜早期病变细微,常规检查往往难以确诊,需要结合其他更专业的检查方法。

角膜地形图检查
角膜地形图检查是诊断圆锥角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向角膜表面投射特殊的光线,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角膜表面的曲率、厚度进行详细分析和测量,生成类似地图的图像,直观地展示角膜表面的形态变化。在圆锥角膜早期,角膜地形图上会出现特征性的图形改变,如 “牛眼” 状(角膜中央区域曲率值明显升高,呈现圆形高亮区域)、“不规则领结” 状(角膜表面曲率分布不对称,出现两个或多个异常的曲率增高区域)。在圆锥角膜患者中,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区域的厚度通常会明显变薄。通过对角膜厚度的测量和动态监测,医生可以了解角膜厚度的变化趋势,评估病情的进展程度。

这些特征性图形有助于医生判断角膜是否存在圆锥角膜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角膜地形图检查能够发现角膜形态的细微变化,即使在患者症状不明显时,也可能检测出潜在的圆锥角膜风险,为早期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角膜生物力学检查
角膜生物力学检查也可用于圆锥角膜早期诊断。它通过特定设备向角膜表面发射脉冲气流,使角膜产生变形,然后分析角膜在变形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得出角膜生物力学指标。

在圆锥角膜早期,即使角膜形态和厚度尚未出现明显改变,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已经开始下降。提示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受损,硬度变弱,提示可能存在圆锥角膜风险。角膜生物力学检查能够在疾病更早期发现潜在病变,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早期诊断,守护视力
圆锥角膜虽然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眼病,但只要我们提高对眼痒、视力下降、干眼等多症状联合预警的认识,重视眼部出现的各种不适,及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就有可能在疾病早期发现圆锥角膜的踪迹。早期诊断为圆锥角膜的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圆锥角膜的治疗分为提高视力及阻止进展两大类。其中,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患者视力,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但并不能缓解或阻止疾病的进展;而角膜胶原交联术常用于阻止疾病的进展,术后可视情况配合佩戴框架眼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或眼内晶体植入等改善视力。角膜移植能够改善部分患者的视觉质量,且有阻止进展的作用,但存在角膜供体短缺的问题及免疫排斥的风险。

当眼部出现不适时,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检查,共同守护我们心灵的窗户,拥有清晰明亮的视界。

(杨凯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