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力衰竭,如何通过中医改善生活质量

2025-07-01 09: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慢性心脏病,特别影响患者的生活。现在医学规范治疗外,中医讲究整体调理、辨证看病,能帮患者减轻症状,让生活好起来。下面就讲讲中医怎么看这个病,有哪些常见情况,怎么调理。
1、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中医讲心衰,总离不开脏腑失和。根子是身子虚,还缠着实实在在的邪气。虚的方面,主要是心气亏了、心阳不足;实的呢,多是血淤、水停这些情况。心就像人体的君王,管着血在血管里跑。心气不够,心脏推血的劲儿就弱,血流得慢,人就气短、没力气。这状况再重些,心气更虚,连带着心阳也不足,没法好好暖着全身,水也排不出去,就会肿,还特别怕冷。血流不畅久了会堵,水积着排不出,反过来让心脏更累,越拖越糟。
2、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法
2.1心气虚证
这类病人总觉得气不够用,浑身没劲儿,稍微活动活动,难受的感觉就更厉害,还常常心慌,脸色也白白的。调理的时候,得重点补气血、稳心神,养心汤用得挺多。这方子有参、黄芪、茯苓、当归这些药材,参和黄芪能补正气、强心气,茯苓能帮着脾胃干活儿来生成气血,当归能养血又活血,让血流通得更顺。
2.2心阳虚证
有些人不光气弱,还格外怕冷,手脚总凉冰冰的,腿肿得厉害,按下去一个坑半天起不来。这时候得暖暖阳气,把水排出去,真武汤就常用。方子里附子能补肾脏的阳气,肾阳气足了,心脏的阳气也能跟上;白术和茯苓能帮脾胃忙活,把水排出去,肿就轻了;生姜还能把水气温散掉。这样调理,身子慢慢就舒坦了。
2.3气虚血瘀证
患这种病的人,总觉得气不够喘,浑身没力气,胸口又闷又痛,像针扎似的,嘴唇还发乌。调理时,得补气血、通血脉才行。补阳还五汤就挺对症,里面的黄芪能补足元气,气顺了血自然就活了;当归、川芎、赤芍这些,能化掉瘀血、通开血管,让血流通畅些。
2.4阳虚水泛证
这类患者水肿厉害,全身都可能肿起来,还会喘得厉害,躺不平。治疗得温阳排水、止咳平喘,常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配五苓散。葶苈子能平喘消肿,大枣减轻它的烈性,五苓散里的猪苓等能帮身体排多余水。
3、心力衰竭的中医日常调理方法
3.1 饮食调理

中医里,吃的和药得互相搭着才好,心衰病人吃东西更得仔细。盐和油要少碰,选好消化的。要是总气短、怕冷,就多吃羊肉、鸡肉、桂圆这些暖身的。羊肉补气血、驱寒,桂圆对心慌乏力有帮助。血脉不畅的话,多吃山楂、桃仁、黑木耳,山楂通血脉,黑木耳清血管。生凉、油腻、辛辣的别吃,伤了脾胃,病会加重。

3.2 起居调理

病人睡够了、别累着特别关键。老话讲 “躺着的时候血能回到肝里”,睡好了血才能好好流,身体恢复得也快。每天睡七八个小时,作息得规律,别熬夜。秋冬得保暖,心阳不足的人冻着了,病情可能会加重。

3.3 运动调理

适当动动能让心气足些,心脏也会舒服点。但心衰病人不能剧烈运动,散步、打太极、练八段锦就行。散步别太快,一次走二三十分钟,一天一两次。太极和八段锦动作慢,能调呼吸、促气血,对气短乏力有帮助。不舒服了赶紧停下。

3.4 情志调理

中医觉得情绪影响身体,生气、太高兴都可能搅乱身体。心衰病人得让自己心情舒坦,别激动、紧张。听听歌、养养花、下下棋能让心情平和。家人多关心鼓励,帮着建立信心,恢复才好。

4、中医调理的注意事项
中医调治心衰,有几个地方得特别留意。每个人体质和病情不一样,得先找专业中医师看看,辨清楚证型,再对症开药方调理,可不能自己随便买药吃。这调理急不来,三五天看不到效果,得慢慢调着,长期坚持才行。中药不能顶替西药,该吃的西药还得按医生说的吃,中西医结合着来才好。调理时多注意身体反应,要是症状加重了或者添了新毛病,别拖着,赶紧去看医生,别耽误了病情。

总之,中医看问题向来着眼整体,调理心衰时,会从辨证施治入手,再配合饮食、作息、运动和情绪调节等法子,能实实在在减轻患者不适,让生活过得舒坦些。患者得弄明白这些调理门道和该注意的地方,跟着专业大夫好好调,就能更有底气对付心衰,把日子过得健康又安稳。

(任卫畔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中医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