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牙痛还是三叉神经痛?5个关键区别教你快速辨别

2024-10-11 12: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牙痛与三叉神经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症,但由于它们在疼痛部位和某些症状上的相似性,常常导致患者难以自我辨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两种疾病,以下是五个关键区别,教你如何快速辨别牙痛与三叉神经痛。

一、疼痛性质

牙痛

疼痛性质:通常是持续性的钝痛、胀痛或跳痛,疼痛程度相对平稳,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的起伏变化。例如,龋齿引发的牙疼,在遇冷热刺激时,疼痛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刺激因素去除后疼痛可能还会延续片刻。牙髓发炎时,疼痛多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夜间可能会加重。

三叉神经痛

疼痛性质:疼痛极为剧烈,常被描述为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的疼痛,发作突然,毫无预兆,疼痛程度非常强烈,令人难以忍受。每次发作时间短暂,一般持续数秒至1-2分钟,很少超过2分钟,但在疼痛发作的瞬间,患者往往痛苦不堪。

二、疼痛部位

牙痛

疼痛部位:局限于牙齿及周围组织,明确指向某一颗或几颗牙齿。患者一般能够较为准确地指出疼痛牙齿的位置,如上颌或下颌的某颗磨牙、尖牙等。

三叉神经痛

疼痛部位:严格限于三叉神经的分布区域,常见于一侧面部,多累及第二支(上颌支)、第三支(下颌支),可单独或联合出现疼痛。疼痛范围不超过面部中线,不会累及对侧。例如,疼痛可从鼻翼旁、上唇起始,放射至眼眶下方、上颌牙齿;或从下颌口角处开始,向下颌牙齿、耳颞部放射。

三、诱发因素

牙痛

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冷热刺激、食物嵌塞、牙齿咬合等。例如,牙齿有龋洞时,进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会刺激牙髓神经,引发疼痛;牙齿磨损导致牙本质敏感,咀嚼较硬食物时也可能引起疼痛。

三叉神经痛

诱发因素:说话、咀嚼、刷牙、洗脸、剃须、微风拂面等轻微的面部动作都可能诱发疼痛发作。比如患者在刷牙时,牙刷轻轻触碰面部皮肤,就可能突然引发一阵剧痛;或者在进食咀嚼过程中,也可能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

四、口腔检查结果

牙痛

口腔检查结果:口腔检查可发现龋齿、残根、残冠、牙周红肿等牙齿及牙龈病变。

三叉神经痛

口腔检查结果:若口腔检查无龋齿、牙周红肿等表现,但牙齿依然疼痛难忍,那么三叉神经痛的可能性较大。

五、用药效果

牙痛

用药效果:牙痛一般是由于炎症因素导致,属于炎症性疼痛。服用普通的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后,疼痛通常会有所缓解。

三叉神经痛

用药效果:三叉神经痛不是一般的炎症性疼痛,服用普通的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后疼痛不见好转,而服用卡马西平后疼痛却能得到缓解。这可以作为初步判断三叉神经痛的一个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牙痛与三叉神经痛在疼痛性质、疼痛部位、诱发因素、口腔检查结果以及用药效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通过仔细辨别这些关键区别,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判断是牙痛还是三叉神经痛,从而及时就医,接受正确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三叉神经痛症状严重且容易误诊,因此建议患者在出现面部剧烈疼痛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陈敏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