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管里的'水垢',动脉粥样硬化如何引发脑梗

2024-05-14 17: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复杂的血管网络中,血液如同潺潺流水,滋养着每一个细胞与组织。然而,当这条生命之河遭遇“水垢”——动脉粥样硬化时,其流畅性便会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当这一病变累及脑血管,脑梗的风险便悄然上升。本文将深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如何成为脑梗的“幕后黑手”。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与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顾名思义,是指动脉血管壁内脂质积聚,形成硬化斑块的过程。这一过程犹如水管内壁结垢,导致血管僵硬、狭窄,甚至闭塞。其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

血脂代谢异常: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载脂蛋白比例失调时,胆固醇便如同河水中沉积的泥沙,逐渐淤塞在受损的血管内皮间隙。

高血压:持续的血液冲击使光滑的血管内壁留下细微裂痕,为脂肪斑块的形成提供了“寄生温床”。

糖尿病:糖脂互害链环的存在,使得异常升高的血糖促进氧化应激反应,破坏血管保护层,增加斑块粘连度。

吸烟:烟雾中的化学物质形成双循环灾难,尼古丁直接刺激引发炎症风暴,增加血管痉挛次数。

生活方式因素:运动不足、超重、不良饮食习惯等均可影响血管健康,降低脂质清除效率,增加炎性细胞因子生成。

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早发心脑血管病史的个体,需警惕载脂蛋白E基因亚型突变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其他因素:如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昼夜颠倒的生活方式、长期心理压力过大、高尿酸水平、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等,均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

二、动脉粥样硬化如何引发脑梗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的主要病理基础。随着斑块在血管壁上的不断沉积与增大,血管逐渐狭窄,导致脑血流量明显减少。当狭窄程度超过一定阈值(如颈动脉狭窄超过50%),脑部血液供应将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当斑块破裂时,形成的血栓会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堵塞较细的血管分支,引发脑组织缺血坏死,即脑梗。

脑梗的诱因多样,但动脉粥样硬化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因素之一。据统计,70%以上的脑梗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此外,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久坐不动)、血液高凝状态以及心脏病(如房颤)等也是脑梗的重要诱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脑梗的复杂发病机制。

三、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颈动脉检查作为评估脑梗死风险的重要环节,能够清晰观察到血管壁厚度、斑块形态及血流速度。对于发现不稳定斑块的患者,需特别警惕脑梗死的发生。

治疗策略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方案。药物治疗方面,抗血小板治疗、强化降脂治疗等是常用手段。对于确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可考虑手术干预,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成形术。预防角度而言,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等均有助于延缓病变进展,降低脑梗风险。

四、结语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血管内的“水垢”,不仅影响血液流畅性,更是脑梗的重要诱因。通过深入了解其成因与机制,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降低脑梗的发生率,保护脑血管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为自己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陈敏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