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体检报告里的那些指标,究竟怎么看?

2024-05-18 10: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体检报告上的数值、箭头、专业术语,常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其实,这些指标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读懂它们,就能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就医干预。本文将从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五大板块,教您快速掌握关键信息。

一、血常规:身体的“防御系统”晴雨表

血常规主要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大类指标,反映血液系统的健康状况。

1.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氧气搬运工”。若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偏低,可能提示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偏高则可能与脱水、高原居住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例如,一位长期素食者体检发现血红蛋白偏低,医生建议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调整饮食结构后指标恢复正常。

2. 白细胞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卫士”,其总数升高常提示感染(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增多);偏低则可能因药物、辐射或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例如,化疗患者常出现白细胞减少,需定期监测并预防感染。

3. 血小板

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偏低可能引发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偏高则与感染、缺铁或骨髓增生性疾病相关。若体检发现血小板异常,需结合凝血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二、尿常规:肾脏与代谢的“镜子”

尿常规通过检测尿液成分,反映肾脏、泌尿系统及代谢状态。

1. 尿蛋白

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若尿蛋白阳性(如“+”或“++”),可能提示肾炎、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肾损害。例如,一位高血压患者体检发现尿蛋白阳性,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调整降压方案以保护肾功能。

2. 尿糖与尿酮体

尿糖阳性多见于糖尿病或肾小管损伤;尿酮体阳性可能与空腹、饥饿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关。若体检发现尿糖阳性,需结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确诊糖尿病。

3. 尿胆原与尿胆红素

尿胆原异常可能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相关;尿胆红素升高则提示梗阻性黄疸(如胆结石)。例如,一位黄疸患者体检显示尿胆红素阳性,进一步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经手术取石后黄疸消退。

三、生化指标:代谢与器官功能的“密码本”

生化检查涵盖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是评估慢性病风险的核心指标。

1. 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例如,一位长期饮酒者体检发现ALT升高,医生建议戒酒并复查肝功能。

总胆红素:升高可能导致黄疸,与溶血、肝胆疾病相关。若体检发现总胆红素偏高,需结合直接胆红素和尿胆原综合判断病因。

2. 肾功能

血肌酐与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下降(如慢性肾炎、肾衰竭)。例如,一位高血压患者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医生建议控制血压并限制蛋白质摄入。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反映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eGFR降低提示肾功能减退。

3. 血脂与血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需控制在3.1mmol/L以下。

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可能提示糖尿病,需结合餐后血糖和HbA1c确诊。

四、影像学检查:器官结构的“透视眼”

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直观观察器官形态,发现结节、囊肿等异常。

1. 甲状腺结节

根据TI-RADS分级评估恶性风险:1-3类多为良性,定期复查即可;4类及以上需进一步穿刺活检。例如,一位女性体检发现甲状腺4a类结节,穿刺确诊为乳头状癌,经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2. 肺结节

直径<5mm的微小结节多为良性,5-10mm需3-6个月复查CT;若结节有毛刺、分叶等恶性特征,需及时就医。

3. 肝囊肿与肾囊肿

多数为良性病变,若囊肿直径>5cm或压迫周围组织,可考虑微创手术。

五、肿瘤标志物:癌症风险的“预警信号”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或宿主对肿瘤反应产生的物质,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 甲胎蛋白(AFP)

主要用于肝癌筛查,孕妇和肝炎患者也可能升高。若体检发现AFP>200ng/mL,需进一步检查肝脏B超或CT。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用于前列腺癌筛查,40岁以上男性建议定期检测。若PSA>4ng/mL,需结合直肠指诊和前列腺MRI综合评估。

3. 癌胚抗原(CEA)

与结直肠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相关,但吸烟、炎症也可能导致轻度升高。若CEA持续升高,需排查消化道或呼吸道肿瘤。

六、体检报告的“正确打开方式”

1.关注异常指标:优先查看标记“↑”“↓”或“+”的项目,结合参考范围判断是否需复查。

2.综合分析:单一指标异常可能无意义,需结合其他检查(如肝功能异常伴B超脂肪肝,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3.定期随访:慢性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相关指标。

4.咨询医生:若对报告有疑问,及时挂内科或专科门诊,避免自行解读延误病情。

七、结语

体检报告是身体健康的“年度总结”,读懂它,才能更好地管理健康。从今天起,做自己的“健康管家”,让每一次体检都成为预防疾病的契机!

(张建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洛阳市中医院) 体检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