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管理中,血压监测至关重要,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把握特定的测量时段,能让血压数据更准确地反映身体状况,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以下这三个黄金时段,往往被大多数人忽视。
清晨起床后
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在清晨醒来后,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逐渐恢复活跃,但此时血压也处于一天中的较高峰值期。这是因为在睡眠过程中,身体的代谢放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且夜间长时间未进食、未饮水,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当清晨起床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会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压上升。
在这个时段测量血压,能够及时发现早晨血压的异常升高情况,而早晨血压高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许多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常常发生在清晨时段,所以准确掌握清晨血压状况,对于评估心血管风险、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在起床后先排尿,然后休息片刻,保持安静状态,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手臂放松置于桌面上,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使用经过校准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进行测量。一般建议测量两次,间隔 1 - 2 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此次测量的结果。
下午 4 - 6 点
经过一天的活动,人体在下午 4 - 6 点会进入第二个血压高峰时段。这与人体的生物钟规律以及日常活动、饮食等因素有关。在这段时间里,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同时,经过一天的劳累和压力,血管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相较于清晨血压,下午血压高峰的监测同样不可忽视。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一天中血压的波动情况,判断降压药物的疗效是否能够持续覆盖全天。如果下午血压过高,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的种类或剂量,以确保血压在一天内都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测量时,同样需要注意休息片刻,避免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吸烟后立即测量。测量前半小时内不要饮用咖啡、茶或含酒精的饮料,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晚上睡觉前
晚上睡觉前测量血压,能够为一天的血压监测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并提供夜间血压变化的重要参考信息。夜间血压通常相对较低,但如果存在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肾脏疾病等,可能会导致夜间血压异常升高或波动过大,这种情况被称为“非杓型”血压节律,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通过睡前测量血压,可以及时发现这种异常的血压节律变化,以便进一步进行检查和诊断。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睡前测量血压还可以帮助判断药物是否在夜间仍然有效,避免夜间血压过低或过高带来的风险。
测量睡前血压时,应尽量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在晚餐后立即测量,最好在饭后 1 - 2 小时进行。测量前排空膀胱,放松身心,按照正确的测量姿势和方法进行操作。
总之,精准测量血压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还要重视这三个黄金时段。定期在这些时段进行血压监测,并记录下来,形成血压日记,在就诊时提供给医生,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管理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守护身体健康。
(杨传考 台前县吴坝镇卫生院 普通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