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梗发作黄金 4 分钟,这 3 个急救动作能救命,每个人都该学会

2025-09-03 15: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医生,救救他!他刚才还在说话,突然就倒了!” 在急诊室,这样的呼救声并不少见。作为一名急诊科医师,我见过太多因心梗发作错失黄金抢救时间的悲剧 —— 有人以为 “胸口痛忍忍就过”,有人在等待家人送医途中失去意识,更有人因错误急救延误了生机。事实上,心梗发作后,每延迟 1 分钟,心肌细胞死亡就会增加 1%,而发病后的 4 分钟是抢救的 “黄金窗口期”,正确的急救动作能让生存率提升 50% 以上。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 3 个能救命的急救步骤,记住它们,或许某天能挽回一条生命。

首先要明确:心梗不是 “老年病”,也不是 “男人专属病”。近年来,我国心梗发病率持续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20-30 岁的年轻患者屡见不鲜。心梗的本质是冠状动脉突发闭塞,导致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当血管堵塞后,心肌细胞会在 20 分钟内开始不可逆死亡,1 小时后心肌坏死面积可达到峰值。而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极短,一旦心梗引发心跳骤停,大脑缺氧超过 4-6 分钟就会出现永久性损伤,超过 10 分钟基本失去抢救意义。这也是 “黄金 4 分钟” 的由来 —— 它不仅是拯救心肌的关键,更是保住生命和后续生活质量的底线。

很多人误以为心梗发作必然是 “胸口剧烈疼痛”,但实际症状远比想象中复杂。学会识别心梗信号,是展开急救的第一步。除了典型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像被巨石压住胸口,喘不上气),以下非典型症状同样需要警惕:

上腹部疼痛,伴随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认为 “胃病”;

左侧肩背、下颌、牙齿疼痛,痛感呈放射性;

突发的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即使没有明显胸痛;

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 “乏力、嗜睡”,毫无疼痛感。

一旦发现身边人出现上述任一症状,且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无缓解(症状持续超过 5 分钟),就要立刻意识到:心梗可能已经发生,必须马上启动急救。

第一个急救动作:立即拨打 120,清晰说明关键信息

很多人在紧急时刻会慌乱地说 “快来人,有人晕倒了”,但模糊的表述会耽误急救人员的准备时间。正确的做法是:拿起电话后直接说清三点 ——“这里有人疑似心梗,现在(具体地址,精确到门牌号或标志性建筑),患者目前(意识清醒 / 已昏迷、是否有呼吸心跳)”。比如:“喂,120 吗?XX 小区 3 号楼 2 单元 501,有人胸口痛得厉害,怀疑心梗,现在还能说话,但满头大汗,麻烦尽快过来!”

拨打 120 后,不要挂电话,听从调度员的指导 —— 部分地区的急救调度中心会通过电话远程指导心肺复苏,这能为后续抢救争取宝贵时间。同时要注意,不要试图自行开车送医:心梗患者在移动过程中可能突发心跳骤停,私家车缺乏专业急救设备,一旦途中出现意外,反而会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第二个急救动作:让患者保持 “安全体位”,解开束缚,备好急救药物

若患者意识清醒,应立即让其就地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任何活动(包括起身找水、拿药),因为此时心肌正处于缺血状态,任何体力消耗都会加重心脏负担。让患者靠坐在椅子上(背部垫靠枕)或平躺,双腿自然分开,身体放松。同时,迅速解开患者领口的纽扣、领带,拉开腰带,若佩戴有项链、手镯等饰品也一并取下,确保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可在确认其无禁忌症(如低血压、青光眼、对药物过敏)的情况下协助服用: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每次 1 片,每 5 分钟可重复 1 次,最多服用 3 次);阿司匹林(100-300 毫克)嚼服(嚼碎后吸收更快,能更快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防止血栓扩大)。若不确定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可等待急救人员到场后由专业人员处理,避免盲目用药引发风险。

第三个急救动作:一旦心跳骤停,立即展开心肺复苏(CPR)

这是 “黄金 4 分钟” 内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普通人最容易忽视或做错的一步。若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呼喊、拍打肩膀无任何反应,同时观察到胸部无起伏、颈动脉无搏动(用食指和中指触摸喉结外侧 2 厘米处,感受 5-10 秒),说明已发生心跳骤停,必须立刻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可概括为 “30 次按压 + 2 次人工呼吸”,循环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胸外按压:让患者平躺于坚硬平面(如地面、硬板床),施救者跪坐在患者一侧,双手掌心向下交叠,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臂垂直于胸部,用上半身力量向下按压,深度 5-6 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 100-120 次(按压节奏可跟着 “祝你生日快乐” 的旋律,每唱一句按压 4 次)。

开放气道:按压 30 次后,一手托起患者下巴,另一手按在额头,使其头部后仰,清除口腔内异物(若有假牙需取下),保持气道通畅。

人工呼吸:施救者捏住患者鼻子,自己先正常吸气,然后用嘴完全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持续 1 秒以上),确保看到患者胸部起伏,之后松开鼻子,让气体自然排出,连续进行 2 次。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单纯的胸外按压也能挽救生命。研究表明,在心跳骤停的前几分钟,胸外按压带来的血液流动足以维持大脑等重要器官的基本需求,比等待专业人员到来更有效。若现场有体外除颤仪(AED),应立即取出并按照说明操作(AED 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提示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全程有语音指导,普通人也能使用),除颤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意识或急救人员到场。

作为急诊医生,我想强调:心梗急救没有 “试错机会”,每一个步骤都关乎生死。很多人担心 “自己操作不当会出问题”,但实际上,在心跳骤停的危急时刻,“不做” 比 “做错” 更危险 —— 等待意味着放弃生机,而正确的急救动作,哪怕只有 60% 的正确率,也能为患者争取到被专业救治的机会。

最后想提醒大家:预防永远比急救更重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体检,这些都是远离心梗的关键。但万一不幸遭遇心梗,记住这 3 个急救动作:立即拨打 120、保持安全体位、必要时展开心肺复苏。或许就在你果断行动的 4 分钟里,一条生命就能被从死神手中夺回 —— 这是每个人都该学会的 “生命技能”,更是对自己和身边人最珍贵的保护。

(杨迪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