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手爸妈必看:婴幼儿呛奶急救,这3个动作能救命

2025-04-25 10: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新生儿病房里,我曾目睹过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位新手妈妈给出生12天的宝宝喂奶时,孩子突然面色发紫、呼吸骤停。幸好护士30秒内完成急救,才避免了悲剧。数据显示,呛奶是0-1岁婴儿意外窒息的首要原因,每年因呛奶延误救治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很多家长不知道,呛奶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而错误的急救方式可能加重伤害。作为拥有10年新生儿护理经验的护士,我将用最通俗的语言,教你3个能救命的急救动作,以及如何从源头预防呛奶。

第一个救命动作:海姆立克急救法(清醒状态适用)

当宝宝呛奶后仍有咳嗽、哭闹等反应时,说明气道未完全堵塞,此时海姆立克法能快速排出奶液。这个动作的原理是通过突然增加胸腔压力,形成气流冲击将异物冲出,家长需根据宝宝月龄调整操作方式。

0-1岁婴儿操作步骤:

1.立即将宝宝俯卧在你的前臂上,使其头部略低于躯干,用手托住宝宝的下颌和头部,避免颈部受压。

2.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宝宝两肩胛骨连线中点处,快速向内上方叩击5次。注意力度要适中,相当于轻轻拍打枕头的力量,过轻无法产生冲击,过重可能损伤内脏。

3.若奶液未排出,迅速将宝宝翻转,仰卧在你的前臂或大腿上,保持头低脚高姿势。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在宝宝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快速向上按压5次,每次按压深度约1.5-2.5厘米,按压后立即放松,让胸廓自然回弹。

4.重复叩击和按压动作,直到奶液排出或宝宝出现哭声。

临床中常遇到家长操作时的误区:有的将宝宝竖抱拍背,这会使奶液进一步深入气道;有的按压位置过高,落在胸骨上段,无法产生有效冲击。记住,操作时要全程观察宝宝口腔,若看到奶块排出,用手指轻轻勾出,避免再次吸入。

第二个救命动作:倒提法(完全窒息时的紧急处理)

当宝宝呛奶后突然安静、面色发青、嘴唇发紫、无法咳嗽或哭闹,说明奶液完全堵塞气道,此时需立即采用倒提法。这种方法利用重力作用促使奶液流出,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

具体操作规范:

1.一只手牢牢抓住宝宝的双腿脚踝,将其倒立提起,使身体与地面垂直,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胸腹部,防止身体晃动。

2.保持倒立姿势,用托胸腹部的手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5-10次,利用重力和震动促使奶液流出。

3.若仍无反应,将宝宝翻转成俯卧位,按照海姆立克法中的叩背步骤操作,交替进行直到气道通畅。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倒提法仅适用于体重较轻的婴儿(通常6个月以下),且操作时间不宜超过30秒,以免脑部充血。操作时必须确保抓握牢固,避免宝宝跌落。曾有家长因慌乱中未抓稳宝宝,导致二次伤害,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第三个救命动作:心肺复苏(呼吸心跳停止时)

如果经过前两步处理,宝宝仍无呼吸、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冰凉、对刺激无反应,说明已经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此时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让他人拨打120急救电话。

婴儿心肺复苏步骤:

1.胸外按压:将宝宝平放在坚硬的平面上(如桌面),用食指和中指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按压,按压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约4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完全回弹。

2.开放气道:按压30次后,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额头,另一只手捏住其鼻子,轻轻抬起下颌使头部后仰(角度约15度,避免过度后仰损伤颈椎)。

3.人工呼吸:用你的嘴覆盖宝宝的口鼻,轻轻吹气1秒,观察到胸廓微微起伏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2次气后,继续胸外按压,如此反复。

4.每进行2分钟心肺复苏(约5组30:2的按压通气循环),检查一次宝宝是否恢复呼吸和心跳,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很多家长对人工呼吸存在恐惧,担心吹坏宝宝肺部。其实婴儿肺部容量很小,只需用脸颊的力量轻轻吹气即可,看到胸廓起伏就说明有效。临床数据显示,呛奶导致的心跳骤停,若能在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成活率可提高3倍以上。

呛奶的预防措施:比急救更重要的防线

所有急救都是亡羊补牢,真正能保护宝宝的是做好预防。结合临床案例,这6个细节能大幅降低呛奶风险:

1.控制喂奶速度:母乳喂养的妈妈可用食指和中指轻夹乳晕,减缓奶流;人工喂养选择合适流速的奶嘴(新生儿用0-1个月圆孔型,奶液滴速应为1滴/秒),避免宝宝因吞咽不及而呛咳。

2.保持正确姿势:喂奶时让宝宝身体倾斜45度左右,头部略高,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让宝宝含住乳晕而非仅乳头,人工喂养要确保奶嘴充满奶液,减少空气吸入。

3.避免过度喂养:新生儿胃容量很小(出生第1天约5ml,1周后约30ml),过度喂养易导致吐奶呛咳,建议按需喂养,每次喂奶后观察宝宝是否有满足感(如自行松开乳头、安静入睡)。

4.警惕特殊时机:宝宝哭闹时不要强行喂奶,此时容易吸入空气;刚睡醒或过度饥饿时,宝宝吃奶会更急促,需格外注意控制速度;感冒鼻塞的宝宝吃奶时用嘴呼吸,也容易呛奶,可先清理鼻腔再喂。

5.喂奶后正确拍嗝:将宝宝竖抱,让其头部靠在你的肩膀上,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轻拍背部,直到打出嗝为止(通常需要5-10分钟)。拍嗝后不要立即平放,可先右侧卧半小时,减少吐奶风险。

6.高危宝宝重点防护: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腭裂、唐氏综合征的宝宝,呛奶风险更高,建议每次喂奶量减半,增加喂养次数,喂奶后观察20分钟再放下。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掌握了急救方法,呛奶后仍需密切观察。若宝宝出现持续咳嗽、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60次)、口唇发绀、吃奶明显减少等情况,可能是奶液进入肺部引发吸入性肺炎,需立即就医。

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呛奶几乎难以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急救知识,将风险降到最低。记住,面对呛奶时的冷静和正确操作,比任何焦虑都更有意义。作为家长,你不必成为完美的护理专家,但必须是宝宝最可靠的守护者——这份守护,就从学会这3个救命动作开始。

(张晓利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 儿科护理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