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宝宝发烧别慌!儿科护士教你科学降温的5个关键步骤

2025-08-05 10: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宝宝额头滚烫的那一刻,几乎每个家长都会心头一紧。作为儿科护士,我在临床中见过太多因过度焦虑而采取错误降温方式的家长——用酒精擦身导致中毒、裹厚被子试图"捂汗"引发高热惊厥、频繁喂退烧药打乱治疗节奏……其实,发烧本身是宝宝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正常反应,盲目干预反而可能影响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掌握科学降温的关键步骤,才能在守护宝宝健康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第一步:准确测量,判断发烧程度

降温的前提是精准判断体温。家长常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测量方式不当:有的隔着衣服用额温枪一扫就下结论,有的在宝宝哭闹出汗时急着测体温,这些都会导致结果失真。

正确的测量方式需根据年龄选择:0-3个月的新生儿建议采用直肠测温,将体温计插入肛门1.5厘米左右,停留2分钟,正常值为36.5-37.5℃;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使用腋下测温,夹紧体温计5-10分钟,正常范围36-37.2℃;耳温枪虽便捷,但受耳道分泌物影响大,建议作为辅助参考。特别注意,测量前半小时内不要给宝宝喂热水、洗澡或剧烈活动,哭闹时需安抚平静后再测,否则会出现0.5-1℃的误差。

医学上界定的发烧标准是:腋下温度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值得注意的是,下午和傍晚宝宝体温本身会比清晨高0.5℃左右,包裹过厚也可能使体温轻度升高,这些生理性波动并非真正的发烧,只需减少衣物即可恢复。

第二步:观察状态,决定干预时机

不少家长发现宝宝体温超过38℃就立刻用药,其实这是误区。发烧是身体的防御信号,当病原体入侵时,体温升高能抑制病菌繁殖,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国际儿科协会建议,是否需要降温主要看宝宝的精神状态,而非单纯体温数值。

如果宝宝体温38.5℃以下,但玩耍、进食、睡眠不受影响,只需密切观察;若体温超过38.5℃且精神萎靡、烦躁哭闹,或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体温达38℃时,就需及时干预。特殊情况要格外注意:3个月以下婴儿一旦发烧(哪怕38℃),必须立即就医,因为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轻微感染也可能快速进展;持续超过3天的发烧、发烧时伴随皮疹、呼吸困难、剧烈呕吐等症状,也需尽快就诊排查病因。

临床中常遇到家长纠结"发烧会不会烧坏脑子",其实只有体温超过41℃且持续数小时,才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而这种情况多由严重感染引发,并非发烧本身的问题。盲目追求快速降温,反而可能掩盖真实病情。

第三步:物理降温,掌握安全操作要点

物理降温是药物降温的重要辅助,但绝非"越多越好"。错误的物理降温方式比不降温更危险,以下是经过临床验证的安全操作规范:

环境调节是基础。将室温控制在24-26℃,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宝宝。穿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襁褓中的婴儿可解开包裹,让皮肤自然散热。很多家长担心宝宝着凉,发烧时仍穿多层衣服,反而导致体热无法散发,形成"捂热综合征",严重时会引发脱水、抽搐。

温水擦拭是推荐方法。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使皮肤微微发红即可。注意不要擦手脚心,这些部位血管较细,降温效果有限,还可能引起寒战。绝对禁止使用酒精或白酒擦身,婴幼儿皮肤娇嫩,酒精会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

退热贴的作用有限。它只能通过水分蒸发带走局部热量,对核心体温影响不大,且部分宝宝会对胶体成分过敏,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若使用需注意每4小时更换一次,发现皮肤异常立即停用。

第四步:药物使用,严格遵循剂量规范

当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需及时使用退烧药,但必须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计算剂量,避免因过量导致肝肾损伤。

儿童常用的安全退烧药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个月以上宝宝,每次剂量为10-15mg/kg,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75mg/kg(或不超过4g);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宝宝,每次剂量为5-10mg/kg,间隔6-8小时用药,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0mg/kg(或不超过2.4g)。注意不要交替使用这两种药物,以免剂量混淆导致过量。

给药方式需根据宝宝状态选择:精神好能进食的宝宝,首选口服混悬液,使用自带的量杯或滴管准确量取,避免用家用汤匙(大小不一易出错);呕吐严重无法口服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从肛门塞入,吸收效果与口服相当,但需注意栓剂取出后要立即使用,避免融化影响剂量。

用药后不要急于求成。药物发挥作用需要时间,通常口服后30-60分钟起效,体温下降0.5-1℃即为有效,不必追求降至正常。若用药后4小时体温仍持续升高,可按剂量重复使用,但24小时内对乙酰氨基酚不超过5次,布洛芬不超过4次。

第五步:补水护理,预防脱水并发症

发烧时宝宝身体代谢加快,水分消耗比平时多20%-30%,脱水会导致体温难降、精神萎靡,甚至引发电解质紊乱。补水护理的重要性不亚于降温本身。

0-6个月的母乳喂养宝宝,可增加哺乳次数,母乳中的水分和电解质能完美满足需求;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在两次喂奶间加喂10-20ml温开水。6个月以上已添加辅食的宝宝,除了温开水,还可喝稀释的苹果汁、梨汁(比例1:1),既能补水又能补充能量,但不要喂含糖量高的饮料,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判断宝宝是否脱水的简单方法:观察尿量,若尿布更换次数比平时减少(婴儿每日少于6次)、尿色深黄,或口唇干燥、哭时少泪,说明已有脱水迹象,需增加喂水量;若出现眼窝凹陷、精神极差,则需及时就医补液。

发热期间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停奶,较大宝宝可吃粥、烂面条等流食,避免强迫进食。保证充足睡眠也很重要,睡眠时身体修复能力增强,有利于恢复健康。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降温只是对症处理,不能替代病因治疗。如果宝宝发烧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剧烈呕吐等异常情况,无论体温高低都应立即就医。作为家长,面对宝宝发烧保持冷静是首要的,科学处理比盲目焦虑更能守护宝宝健康。记住,每一次发烧都是宝宝免疫系统成长的机会,你的理性应对,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健康教育。

(张晓利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 儿科护理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