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发烧,家长的心就像被火燎了一般焦急。看着宝宝小脸通红、精神萎靡,很多家长瞬间方寸大乱,其实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就能从容应对宝宝发烧。
首先要明白发烧的原理。发烧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病菌的自我保护机制,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宝宝身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反应,通过升高体温来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就如同给身体开启了一场“防御战”。所以,家长不必一味地追求快速降温,适度发烧有助于宝宝增强免疫力。
准确测量体温是关键第一步。宝宝正常腋下体温一般在 36℃ - 37℃,肛门温度和耳温稍高 0.5℃左右。当腋下温度超过 37.5℃或肛温、耳温超过 38℃时,可视为发烧。常用的测温工具有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需小心使用,避免破裂风险)、耳温枪、额温枪等。测量腋下体温时,要擦干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置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夹紧,测量 5 - 10 分钟;使用耳温枪或额温枪时,要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确保测量精准。
宝宝发烧时,观察症状比单纯关注体温数字更为重要。如果宝宝只是低烧,精神状态较好,能正常吃奶、玩耍,可先在家护理。适当减少衣物,避免捂热,让宝宝热量得以散发。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温度控制在 24℃ - 26℃,湿度 50% - 60%为宜,这样的环境能让宝宝感觉舒适,利于散热。
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发烧会使宝宝身体失水加快,及时补水可预防脱水,还能促进尿液排出,带走热量。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适当增加喂奶次数;喝配方奶的宝宝,可在两餐间喂些温水。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给点稀释的果汁,如苹果汁、梨汁,但要避免过甜、过凉,防止刺激肠胃。
物理降温是常用且安全的方法。温水擦浴是个不错的选择,水温控制在 32℃ - 34℃,用柔软毛巾蘸湿温水,轻轻擦拭宝宝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每次擦拭时间不宜过长,10 - 15 分钟即可,过程中注意宝宝保暖,避免着凉。也可使用退热贴敷在宝宝额头,其主要成分遇热挥发,带走热量,起到局部降温作用,但要选择正规品牌,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当宝宝体温超过 38.5℃,或因发烧出现明显不适,如烦躁哭闹、精神差、呕吐、惊厥等,需考虑药物退烧。常用的儿童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相对安全有效。对乙酰氨基酚适合 3 个月以上宝宝,布洛芬适用于 6 个月以上儿童。根据宝宝体重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切勿过量,两次用药间隔至少 4 - 6 小时,24 小时内不超过 4 次。服药后要多喂水,帮助药物代谢,促进排汗降温。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十分危急,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比如宝宝持续高烧不退,体温超过 39.5℃且用退烧药难以降至 38.5℃以下;发烧伴有严重咳嗽、呼吸急促、喘息,可能是肺炎或呼吸道感染加重;频繁呕吐、腹泻,出现脱水症状,如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还有宝宝发烧时精神极差,出现惊厥、抽搐,这些都提示病情较重,需专业医生紧急处理。
宝宝发烧虽让家长揪心,但只要保持冷静,科学应对,多数情况下都能顺利帮助宝宝度过难关,让宝宝在这场与病菌的“战斗”中逐渐恢复健康,茁壮成长。
(徐雪丽 郑州颐和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