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的长椅上,72 岁的张大爷想抬手抚摸飘到腿边的落叶,手臂却像灌了铅般沉重,指尖只能在空气中微微颤抖;餐桌上,65 岁的李阿姨握着筷子的手不受控制地摇晃,米粒一次次从筷间滑落,她却只能红着眼眶反复尝试。这些看似寻常却令人心碎的场景,是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并不像癌症、心脏病那样广为人知,却在悄然侵蚀着全球超 600 万人的生活。在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 300 万,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6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 1.7%。但它并非 “老年专属”,约 10% 的患者在 40 岁前发病,成为 “早发性帕金森病” 患者,他们的人生正值盛年,却要提前与这场 “慢性战役” 对抗。
何为帕金森病?一场 “多巴胺的浩劫”
从医学角度来说,帕金森病的核心病因,是大脑内一个名为 “黑质” 的区域出现了病变。黑质细胞就像大脑里的 “多巴胺工厂”,负责生产一种叫 “多巴胺” 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是大脑传递信号的 “信使”,专门调控肌肉的运动协调、情绪稳定和睡眠节律。
当帕金森病来袭时,黑质细胞会逐渐死亡,“多巴胺工厂” 持续减产,大脑里的多巴胺水平随之锐减。当多巴胺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 50% 以下时,身体的 “运动指挥系统” 就会失灵,各种症状开始显现。这就像城市里的交通信号灯突然断电,原本有序的车流(肌肉运动信号)瞬间陷入混乱,出现 “拥堵”“停滞” 等问题。
帕金森病的症状并非单一出现,而是分为 “运动症状” 和 “非运动症状” 两大类,前者是疾病的 “显性信号”,后者则像 “隐形杀手”,往往更早出现却容易被忽视。
藏不住的 “运动症状”:身体的 “失控警报”
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表现,被医学上称为 “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 四大核心症状,它们往往从身体的一侧开始,逐渐蔓延到双侧。
静止性震颤:这是最容易被察觉的症状,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如静坐、睡觉时),手指、手腕或下肢会出现不自主的抖动,就像在 “数钱” 或 “搓丸子”,而活动时抖动会减轻甚至消失。
运动迟缓:患者的动作会变得异常缓慢,穿衣、系扣、刷牙等日常小事,可能要花比平时多两三倍的时间。走路时步幅变小,手臂不会自然摆动,看起来像 “拖着脚走路”,转身时需要分步慢慢完成,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灵活转身。
肌强直:肌肉变得僵硬,四肢活动时像被 “卡住”,医生检查时会感觉到患者的肢体有 “阻力感”。患者常说 “身体发紧”“胳膊抬不起来”,严重时甚至无法自主翻身、起床。
姿势平衡障碍: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患者会出现 “慌张步态”,走路时身体前倾,越走越快,无法及时停下,容易因重心不稳而摔倒。站立时也难以保持平衡,稍微被触碰就可能跌倒。
易被忽视的 “非运动症状”:藏在身体里的 “隐形困扰”
非运动症状往往比运动症状早出现 5-10 年,却常常被误认为是 “衰老的正常表现” 或 “其他疾病”,导致帕金森病的误诊和漏诊。
睡眠障碍:超过 70% 的患者会出现失眠、多梦、“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睡觉时大喊大叫、手脚挥舞,像在 “演电影”),或白天过度嗜睡,坐着就能睡着。
情绪与认知问题:抑郁、焦虑是患者的 “常客”,部分患者会变得沉默寡言、对事物失去兴趣;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障碍,严重时会发展为痴呆。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最常见,部分患者每周排便不足 2 次)、尿频、尿急、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突然头晕、眼前发黑)、出汗异常(要么大量出汗,要么全身干燥)等问题。
感官异常:不少患者会提前出现嗅觉减退(闻不到饭菜香、花香),还有人会感到肢体麻木、疼痛,或出现视力模糊等症状。
帕金森病:不是 “绝症”,而是 “可治的慢性病”
面对帕金森病,很多人会陷入 “绝望”,认为它是 “无法治愈的绝症”。事实上,帕金森病虽然目前无法彻底根治,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患者完全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以 “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为补充”。药物治疗是核心,通过补充多巴胺(如左旋多巴类药物)或调节大脑神经信号,能有效缓解运动症状;对于药物效果不佳的中晚期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 “脑起搏器”)可以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精准调控大脑神经核团,改善症状;而规律的康复训练(如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能帮助患者保持运动能力,心理疏导则能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更重要的是,社会的理解与包容,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是 “最好的良药”。当看到有人手抖、走路缓慢时,多一份耐心,少一份异样的眼光;在公共场所为他们提供便利(如设置扶手、无障碍通道);家人朋友给予持续的陪伴与鼓励,这些都能帮助患者打破 “自卑”“孤独” 的枷锁,勇敢面对疾病。
帕金森病会 “冻住” 患者的身体,却无法冻结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或许需要花更长时间系鞋带,或许吃饭时会弄脏衣服,但他们依然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散步、聊天、享受生活。走近帕金森患者,了解他们的困境,给予他们尊重与帮助,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 因为对他们而言,被理解的温暖,远比疾病带来的寒冷更有力量。
(岳高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