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有一种看似简单却充满神奇效果的治疗方法——超声引导下的“星状神经节阻滞”。只需在脖子特定部位打一针,就可能让全身多个系统受益,这究竟是怎样的原理,又有着怎样的实际效果呢?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简单来说,就是向颈部特定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断星状神经节及其节后神经纤维,从而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星状神经节位于颈部前方,就像一个“指挥中心”,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当它功能失调时,可能会引发失眠、焦虑、高血压、慢性疼痛等一系列问题。而星状神经节阻滞通过人为干预,纠正这种功能失调,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原理更加清晰精准。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神经节、血管等结构,医生能将局部麻醉药物精准注射至星状神经节周围,有效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并偏向对侧,在超声高频探头引导下,确定星状神经节位置。使用穿刺针在实时超声监测下进针,到达目标区域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注入局部麻醉药物 5 - 10ml。超声引导使操作准确率提高至 90%以上,相比盲穿,并发症发生率从约 15%降至 5%以下。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作用机制十分丰富。它首先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阻断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当交感神经活动过度,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等一系列反应,而阻滞星状神经节能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缓解这些反应。例如,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适当的阻滞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使血压有所下降;同时促进副交感神经的相对兴奋,带来心率减慢、胃肠蠕动增强等有益生理效应,减轻紧张性头痛等症状。
其次,它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扩张阻滞侧的椎动脉、颈内动脉等血管,增加脑部血液供应,缓解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对于颈椎病患者,它还能改善颈部和上肢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缓解疼痛和麻木感,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再者,它对内分泌系统也有调节作用。能影响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等内分泌调节系统,抑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过度的内分泌反应,使内分泌系统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失调疾病,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缓解心慌、多汗、烦躁等症状。
最后,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频率,促进身体康复。
在临床应用方面,星状神经节阻滞广泛用于治疗偏头痛、颈性眩晕、上肢雷诺综合征等疾病。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率达 75% - 85%,能显著减少头痛发作频率和程度。对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疾病,患者症状缓解率在治疗后 1 个月可达 80%左右。在眼部疾病治疗中,星状神经节阻滞也有独特作用。它能降低眼压,通过改变血流或神经传导间接影响眼压参数,阻滞交感兴奋,扭转眼压升高的作用路径。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部分医疗组联合使用阻滞与毛果芸香碱获得协同效果。不过,并非每位患者都具备操作可行性,颈椎旋转限制者要谨慎,术中误伤椎动脉风险概率 1.23%,局部出血、霍纳综合征时有记载,眼睑下垂恢复中位数时间为 85 分钟,有个案表示干预引发一过性心搏过缓,对肾上腺素高敏感患者不建议接受这类微创调节,存在 30%概率对视交叉功能短暂影响,术前需进行瞳孔对光反射监测与颈椎活动度筛查。
超声引导下的“星状神经节阻滞”以其独特的原理和丰富的效果,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白囡囡 开封一五五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