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肠扭转坏死:剧烈腹痛后突然不痛的“死亡平静期”

2025-07-04 20: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医生!我丈夫肚子痛得满地打滚,可突然就不疼了,现在脸色煞白……”这样的描述常让急诊医生心头一紧——从剧烈腹痛到异常平静,往往是肠管扭转坏死、毒素入血的“死亡预告”。这种进展迅猛的急腹症,若未在6小时内手术干预,死亡率可飙升至80%。本文将揭秘肠扭转坏死的致命机制,解析“疼痛-平静”背后的生死转折,并指导公众如何识别这一“沉默的杀手”。

一、肠扭转:肠道的“致命打结”

肠扭转是肠管沿其系膜轴发生360度以上旋转的机械性梗阻,如同给肠道“打结”,导致血流中断、肠管坏死和毒素风暴。其凶险性源于三个特征:

1. 解剖陷阱:肠道的“脆弱结构”

· 乙状结肠:因冗长、系膜短且活动度大,占肠扭转的50%-60%(常见于老年人便秘患者)。

· 小肠:多因肠粘连或肠袢冗长导致扭转(常见于腹部手术史或饱餐后剧烈运动者)。

· 盲肠:先天性移动盲肠或妊娠子宫压迫可诱发(孕妇需高度警惕)。

2. 病理进程:从“可逆”到“不可逆”的6小时窗口

· 0-2小时:肠管单纯扭转,静脉回流受阻,肠壁充血水肿(患者感阵发性绞痛)。

· 2-4小时:动脉供血中断,肠管由粉红变为暗紫(出现持续性腹痛伴呕吐)。

· 4-6小时:肠管全层坏死,肠壁失去张力(腹痛突然缓解,但实为肠管麻痹)。

· >6小时:细菌毒素入血引发脓毒症、多器官衰竭(死亡率呈指数级上升)。

临床数据:乙状结肠扭转患者若在症状出现6小时内手术,肠管存活率达90%;超过12小时则不足30%。

3. “死亡平静期”的真相:麻痹性假象掩盖致命危机

当肠管完全坏死后,神经末梢被破坏,疼痛信号传导中断,患者会误以为“病情好转”。实际上,此时:

· 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及毒素(内毒素、肠肽)大量入血。

· 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血压骤降、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损伤。

· 最终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患者可能在数小时内死亡。

典型案例:一名65岁男性因便秘3天突发下腹绞痛,2小时后疼痛突然消失并要求出院。回家后出现意识模糊、少尿,送医时已休克,术中发现乙状结肠扭转坏死伴腹腔积脓2000ml——虽全力抢救,仍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二、识别“死亡平静期”:警惕三大危险信号

肠扭转的早期症状与普通胃肠炎相似,但以下特征需高度警惕:

1. 疼痛模式:“绞痛-持续痛-突然不痛”三阶段

· 初始绞痛:肠管痉挛性收缩,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常被误认为“胃痛”)。

· 持续痛:肠管缺血后转为持续性胀痛(患者辗转反侧,无法平卧)。

· 突然不痛:肠管全层坏死后疼痛消失(此时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2. 伴随症状:“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 呕吐物早期为胃内容物,晚期呈粪臭味(提示肠梗阻低位)。

· 腹胀呈不对称性隆起(扭转部位膨隆明显)。

· 完全性肠梗阻后,患者停止排气排便(但需与单纯便秘鉴别)。

3. 高危人群画像

· 老年人:便秘、肠道动力差(乙状结肠扭转最常见)。

· 孕妇:子宫压迫导致盲肠扭转(多发生于妊娠中期)。

· 术后患者:腹部手术粘连增加小肠扭转风险。

· 饱餐后剧烈运动者:小肠冗长者易发生“肠系膜根部扭转”。

三、生死时速:从症状出现到手术的“黄金6小时”

肠扭转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复位、切除坏死肠管,流程需分秒必争:

1. 急诊室“10分钟快速评估”

· 查体: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消失(提示肠管麻痹)。

· 检查:立位腹平片(“咖啡豆征”提示乙状结肠扭转)、CT血管造影(CTA显示肠管“漩涡征”)。

· 实验室:血常规(白细胞>15×10⁹/L)、乳酸(>4mmol/L提示休克)、D-二聚体(升高提示肠缺血)。

2. 手术室“三步救命术”

· 第一步:解除扭转: 

· 乙状结肠扭转:经肛门插入肛管或结肠镜减压(部分患者可避免开腹)。

· 小肠扭转:直接手法复位(需在全麻下操作,避免肠管撕裂)。

· 第二步:评估肠管活力: 

· 观察肠管颜色(粉红→暗紫→黑色)、蠕动(存在→消失)、动脉搏动(可触及→消失)。

· 注射荧光素钠后用红外线观察肠管荧光(无荧光提示坏死)。

· 第三步:切除坏死肠管: 

· 切除范围需超过坏死边缘5cm(防止残留毒素吸收)。

· 吻合肠管时确保血供良好(避免术后吻合口瘘)。

3. ICU“24小时生命支持”

· 抗感染:广谱抗生素(如亚胺培南)+抗真菌药(如氟康唑)。

· 抗休克: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清除炎症因子和肌酐。

四、社会认知革新:打破三大误区

误区1:“腹痛忍忍就过去了”

· 真相:肠扭转的腹痛是“求救信号”,忍耐会导致肠管坏死。

误区2:“疼痛缓解就是好了”

· 真相:突然不痛可能是肠管麻痹,需立即就医排查。

误区3:“老年人腹痛不剧烈”

· 真相:老年人痛觉敏感度下降,可能仅表现为腹胀或意识模糊。

当剧烈腹痛突然“神奇消失”,当患者从辗转反侧变得异常安静——这绝不是病情好转的征兆,而是肠道在死亡前的“最后沉默”。记住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从腹痛发作到手术不超过6小时。每一次及时的腹部CT检查,每一台争分夺秒的急诊手术,都是在与死神争夺生命的主动权。毕竟,在肠扭转坏死的面前,时间从来不会宽容,而多等待一秒,就可能多一个家庭陷入永远的遗憾。

(谭梦菲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重症监护科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