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与酒精的复杂关系中,酒瘾成为一个困扰众多个体及其家庭的社会问题。为何酒瘾如此难以戒除?这背后隐藏着大脑与酒精之间一场微妙且复杂的“秘密交易”。
当酒精进入人体后,它首先影响的是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系统。酒精与大脑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增强GABA的抑制性神经传递作用。GABA本身就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酒精的介入使得这种抑制作用被放大。同时,酒精还会减少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打乱了大脑内兴奋与抑制的平衡。这种对神经递质系统的干扰,会让人产生一种放松、愉悦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和压力,这也是很多人最初饮酒的原因。
然而,随着饮酒次数的增加和量的累积,大脑逐渐适应了酒精的存在,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大脑会调整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原本正常的神经递质水平在这种新的状态下无法满足大脑的需求。例如,长期饮酒会使GABA受体数量减少,这意味着大脑对酒精产生的抑制作用产生了耐受性,需要更多的酒精才能达到相同的放松效果,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酒量也随之越来越大。
从大脑的奖励机制来看,酒精能够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多巴胺是一种与愉悦感和奖励相关的重要神经递质,酒精可以促使多巴胺的释放。在饮酒过程中,尤其是初次饮酒或偶尔饮酒时,这种多巴胺的释放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让大脑将饮酒与积极的体验联系起来。随着饮酒行为的反复,大脑会逐渐形成对酒精的依赖,将酒精带来的多巴胺释放视为一种“奖励”,从而强化饮酒行为。
大脑的认知和记忆系统也在酒瘾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饮酒会影响海马体等与记忆相关的脑区,导致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受损。这对于酒瘾者来说,一方面难以记住饮酒带来的负面后果,如身体不适、家庭矛盾等;另一方面,却对饮酒时的愉悦体验和情境记忆深刻,这种记忆的偏差使得他们在面对酒精时,往往忽视了潜在的危害,而只追求那一瞬间的满足。
当试图戒酒时,大脑的这些适应性变化会引发严重的戒断反应。由于大脑已经习惯了酒精的存在,突然停止饮酒,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衡会更加明显。GABA水平的急剧下降和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相对亢进,会导致焦虑、失眠、手抖、恶心等一系列戒断症状。这些症状不仅给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更在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使得酒瘾者很难坚持戒酒。
此外,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也与大脑对酒精的反应相互作用。生活中的压力、社交场合的饮酒文化等外部因素,会刺激大脑对酒精的渴望。而心理上的空虚、无聊、抑郁等情绪,也会促使大脑寻求酒精带来的短暂慰藉。
要打破大脑与酒精之间的这场“秘密交易”,需要综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可以帮助调节神经递质的失衡,缓解戒断症状;心理治疗则有助于改变酒瘾者对酒精的错误认知和行为模式,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应对机制。同时,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如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鼓励以及康复团体的帮助,也能为酒瘾者提供强大的外在动力,助力他们摆脱酒瘾的束缚,重新找回大脑与身体的健康平衡。
(张生 信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信阳市精神病院) 物质依赖病区 副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