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子宫肌瘤的中医应对策略,化瘀散结有良方

2025-04-28 13: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在中医范畴中,多将其归为“癥瘕”范畴。其发病机制常与气血瘀滞、痰湿凝滞、肝肾失调等因素相关,而化瘀散结则是中医应对子宫肌瘤的关键策略之一,众多良方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一、病因病机剖析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情志不畅是常见诱因,长期抑郁、焦虑,致使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日久积聚成块。再者,经期、产后等特殊时期,血室正开,若感受外邪或起居不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与血相搏,凝滞于胞宫,亦会形成肌瘤。此外,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成痰,痰浊与瘀血相互胶结,阻塞胞宫脉络,也是导致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从脏腑来看,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郁则气滞血瘀;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虚则痰湿内生;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肾虚则冲任失调,均利于肌瘤的生长。

二、化瘀散结良方举隅

(一)桂枝茯苓丸加减

桂枝茯苓丸源自《金匮要略》,堪称化瘀消癥的经典方剂。方中桂枝温通血脉,行气活血,为君药;茯苓健脾利湿,助桂枝以化湿浊,为臣药;丹皮、桃仁活血祛瘀,消癥散结,共为佐药;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兼制桂枝之燥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效。临床应用时,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化裁。若月经量多者,可加益母草、茜草等以增强止血化瘀之力;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香附以行气止痛;伴有白带量多、色白者,加薏苡仁、苍术以健脾祛湿。

(二)少腹逐瘀汤出入

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擅长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对于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祛瘀止痛;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全方组合,使寒邪得散,瘀血得化。若患者畏寒肢冷明显,可加附子、艾叶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功;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以补肾强腰。

(三)自拟经验方示例

除经典方剂外,不少医家还依据自身临床经验自拟方药。如以三棱、莪术为君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二者配伍,攻坚化瘀之力更强;配伍黄芪、党参补气健脾,以资化源,且气行则血行,有助于推动瘀血消散;加夏枯草、牡蛎软坚散结,针对肌瘤肿块起到消散作用;再佐以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全方攻补兼施,既注重化瘀散结以治标,又兼顾扶正固本以治本,在改善症状、抑制肌瘤生长方面有一定成效。

三、综合调护配合良方

运用化瘀散结良方的同时,中医强调综合调护。在饮食方面,宜清淡饮食,减少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物摄入,可适当多吃海带、海藻等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物。情志调节至关重要,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舒缓压力。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以利于气血恢复。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机体正气,辅助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

中医凭借化瘀散结良方及综合调护手段,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个性化、全方位的治疗思路,在缓解症状、控制肌瘤生长乃至消除肌瘤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彰显了传统医学的智慧与魅力。

(马秀玲 周口市中医院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