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揭开艾滋病神秘面纱,传播途径全解析

2025-07-08 17:2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自被发现以来,因其传染性与严重危害,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而令人恐惧的面纱。了解其传播途径,是打破恐惧、科学防控的关键。

一、性接触传播

这是艾滋病病毒(HI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涵盖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在性行为过程中,黏膜屏障的破损为病毒入侵创造了机会。无论是阴道性交、肛交还是口交,都存在感染风险。以肛交为例,直肠黏膜相较于阴道黏膜更脆弱,在性行为中更容易出现微小破损,大大增加了 HIV 进入血液的风险。而在异性性行为中,若一方携带病毒,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的病毒可能通过细微伤口传入对方体内。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安全套能显著降低感染几率,它如同一道物理屏障,阻止病毒在性伙伴间“流窜”,但前提是正确且全程使用,任何不当使用,如中途才佩戴、破裂或过期,都可能让防护功亏一篑。

二、血液传播

共用针具:在吸毒人群中,共用被污染的针头、注射器是 HIV 传播的常见方式。当吸毒者交替使用同一针具时,残留在针管内的血液携带病毒,直接注入下一位使用者体内,病毒无需冲破皮肤黏膜防线,直抵血液,瞬间完成感染过程,这种方式传播效率极高,一人感染往往引发群体性感染隐患。

输血及血制品:曾经,医疗用血筛查技术不完善时期,输入受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渠道。如今虽因严格筛查极大减少,但仍存理论风险。比如某些偏远地区血液采集流程不规范,或极少数情况下窗口期(人体感染病毒后到能检测出抗体的这段时期)血液未被精准筛查,都可能成为“漏网之鱼”。

医源性传播:在医疗操作中,如牙科治疗、针灸、纹身、穿耳洞等,若器械消毒不彻底,沾染了前一位患者的血液,再作用于下一位,就可能传播 HIV。正规医疗机构严格遵守消毒灭菌规范,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也杜绝了这类风险,但一些非法行医场所,消毒设施简陋,成为隐藏的传染源。

三、母婴传播

感染 HIV 的母亲可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孕期,病毒能透过胎盘屏障,从母体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分娩时,婴儿经过产道,皮肤黏膜与母亲血液、分泌物长时间密切接触,极易沾染病毒;哺乳期,母乳中的病毒也可能通过破损的乳头或婴儿口腔黏膜传入婴儿身体。不过,现代医学通过母婴阻断技术,能有效降低传播概率。例如,对感染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极低水平,结合剖宫产、人工喂养等措施,能让新生儿感染几率大幅降低,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之光。

四、日常接触不会传播

艾滋病不会通过拥抱、握手、共同进餐、共用马桶等日常社交接触传播。HIV 病毒在体外环境十分脆弱,常温下短时间就会失活,日常社交场景中,没有大量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机会,完全不必恐慌。了解这些,不仅是消除歧视的基石,更是理性防控的前提。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虽明确,但防不胜防的是人性的疏忽与无知。唯有秉持科学认知,严守防范要点,才能在这场与病毒的持久战中,守护健康,驱散阴霾。

(仝小庆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感染五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