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折固定后肿得厉害?教你三招快速消肿

2023-02-27 08: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许多患者在骨折固定后会出现明显的肿胀,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骨折固定后肿胀的原因以及快速消肿的三招,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骨折固定后肿胀的原因

(一)炎症反应

    骨折后,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引发炎症反应。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会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肿胀。这种炎症性肿胀通常在骨折后的24 - 48小时内达到高峰。

(二)静脉回流障碍

    骨折固定后,肢体活动受限,肌肉泵的作用减弱,静脉回流不畅。同时,局部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静脉血管受损,进一步阻碍血液回流,导致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加重肿胀。

(三)淋巴回流受阻

    淋巴系统在清除组织间隙液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骨折固定后,局部淋巴管可能受到损伤或压迫,淋巴回流受阻,导致液体积聚,加重肿胀。

(四)局部压力增加

    骨折固定后,局部组织受到压迫,压力增加。这种压力会进一步阻碍血液和淋巴的回流,导致液体积聚,加重肿胀。

二、快速消肿的三招

(一)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是骨折固定后消肿的基础措施之一。通过抬高患肢,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少液体在组织间隙的积聚,从而减轻肿胀。

•  操作方法: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保持30 - 45度角。例如,可以在骨折肢体下方垫上枕头或软垫,使肢体高于心脏位置。对于下肢骨折,可以将患肢抬高至髋部水平以上;对于上肢骨折,可以将患肢抬高至肩部水平以上。

•  注意事项:抬高患肢时,应保持肢体舒适,避免过度牵拉或压迫。同时,应定期活动肢体,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二)冷敷

    冷敷是骨折固定后消肿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降低局部温度,可以减少炎症反应,收缩血管,减少液体渗出,从而减轻肿胀。

•  操作方法:使用冰袋或冷敷包,每次冷敷20 - 30分钟,每天3 - 4次。也可以使用毛巾包裹冰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冷敷时,应将冰袋或冷敷包放置在肿胀部位,轻轻按压,使其与皮肤紧密接触。

•  注意事项:冷敷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接触皮肤,以免引起冻伤。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间隔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对于皮肤感觉障碍或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冷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冷敷。

(三)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固定后消肿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适当的肢体活动,可以促进肌肉泵的作用,增强静脉和淋巴回流,减少液体积聚,从而减轻肿胀。同时,功能锻炼还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  操作方法:根据骨折部位和固定方式,选择适当的功能锻炼方法。例如,对于下肢骨折,可以进行踝泵运动,即通过反复屈伸踝关节,促进小腿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增强静脉回流。对于上肢骨折,可以进行握拳、伸指、屈腕等运动,促进前臂肌肉的活动,增强静脉回流。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避免过度用力或引起疼痛。

•  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应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或不当操作,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同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避免疲劳。

三、其他辅助消肿方法

(一)药物治疗

    在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来辅助消肿。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三七、丹参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瘀血积聚,从而减轻肿胀。

(二)压力治疗

    压力治疗是通过外部压力来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少肿胀的一种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弹力绷带或压力袜,对患肢进行适度加压。但需要注意的是,压力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加压,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三)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电刺激治疗等,可以通过物理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减轻肿胀。这些治疗方法应在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四、总结

    骨折固定后肿胀是常见的现象,但通过合理的护理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肿胀,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抬高患肢、冷敷和功能锻炼是快速消肿的三招,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压力治疗和物理治疗等辅助方法。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肿胀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治疗,骨折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冰 许昌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