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乳腺癌术后康复指南:如何重建身体与心理的平衡

2025-07-07 08: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乳腺癌手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不仅在身体上留下创伤,更在心理上掀起波澜。术后康复并非简单的伤口愈合,而是一个需要身体与心理协同重建平衡的复杂过程。这份指南将从科学角度出发,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且实用的康复建议,助力平稳度过康复期。 

身体功能的阶梯式恢复 
术后 24 小时至 72 小时是伤口愈合的关键阶段,此时需严格遵循医护人员指导,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引流管护理尤为重要,需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在卧床期间,可进行轻微的手指、腕部和肘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 1 周至 1 个月进入功能恢复期,此阶段的核心是循序渐进地开展患侧肢体功能锻炼。术后第 1 周可进行握拳、伸指等简单动作,每次 5-10 分钟,每天 3-4 次;第 2 周增加肘部屈伸练习,逐渐抬高患肢至肩部水平;第 3-4 周可尝试梳头、摸对侧耳朵等动作,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锻炼时应避免过度用力,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若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应暂停锻炼并及时就医。 

术后 1-3 个月是功能强化期,可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更系统的训练,如爬墙运动、划圈运动等,进一步改善肩关节功能。同时,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次 15-20 分钟,逐渐增加至 30 分钟,每周 3-5 次,以增强心肺功能和体力。 

心理调适的科学路径 
术后初期,患者常因身体形象改变、治疗副作用等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家属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陪伴,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其内心感受。患者也可通过与其他乳腺癌康复者交流,分享经验和感受,减轻孤独感。 

认知行为疗法是改善术后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患者可通过记录情绪日记,识别负面情绪的触发因素,并尝试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替代消极想法。例如,当因乳房缺失而自卑时,可提醒自己:“我的价值不取决于身体的完整性,我依然可以拥有美好的生活。” 

适当的社交活动有助于重建自信。术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交往来,参与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此外,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放松技巧也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每天坚持 10-15 分钟,可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心理韧性。 

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 
饮食调理在术后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应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原则,多食用鱼、瘦肉、蛋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腌制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身体的负担。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不少于 1500 毫升。 

规律的作息对康复至关重要。术后患者应保证每天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避免熬夜。可通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保持卧室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等,提高睡眠质量。 

戒烟限酒是术后康复的基本要求。吸烟会损害肺功能,影响伤口愈合;酒精则会加重肝脏负担,降低免疫力。患者应坚决戒烟,避免饮酒,同时远离二手烟环境。 

康复期的监测与随访 
术后定期复查是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术后 2 年内每 3 个月复查一次,3-5 年内每 6 个月复查一次,5 年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包括乳腺超声、钼靶 X 线、肿瘤标志物等,具体复查计划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注意观察患侧乳房及腋窝有无肿块、疼痛、皮肤异常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乏力、发热等症状,也应及时就诊。 

乳腺癌术后康复是一段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旅程,身体与心理的平衡重建并非一蹴而就。患者要学会接纳自 

己的身体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医护人员、家属和社会的支持下,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记住,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值得肯定,每一份坚持都将为未来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夏景顺 清丰县妇幼保健院 乳腺外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