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腰椎间盘突出不是 “腰老了”!这些高危因素你可能正在经历

2025-02-25 15: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医生,我才 30 岁,怎么会得腰椎间盘突出?是不是我的腰提前老化了?” 在骨科门诊,这样的疑问屡见不鲜。长久以来,人们普遍将腰椎间盘突出与 “衰老”“退变” 画上等号,认为这是中老年人的 “专利”。但临床数据显示,近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平均年龄下降了 15 岁,25-40 岁的青壮年已成为高发人群。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并非单纯的 “器官老化”,而是多种现代生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些你习以为常的行为,可能正在悄悄摧毁腰椎健康。 

一、年龄不是主因?打破 “腰椎退变” 的认知误区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结构,由外围坚韧的纤维环和中央富有弹性的髓核组成。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确实会出现水分减少、弹性降低的生理性退变,但这一过程通常从 40 岁后才逐渐明显。临床研究发现,20 岁的年轻人也可能出现椎间盘突出,而不少 70 岁老人的腰椎依然保持健康状态。这说明,退变只是基础条件,真正引发症状的是长期异常压力对椎间盘的损伤。 

美国脊柱外科协会的研究显示,在无明显症状的人群中,20-30 岁者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检出率为 15%,30-40 岁者达 30%,但这些人多数从未感到腰痛。这意味着,椎间盘突出本身未必会引发症状,只有当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或刺激周围组织时,才会出现腰腿疼痛、麻木等表现。而导致这种压迫的关键,正是那些持续损害腰椎稳定性的不良因素。 

二、职业陷阱:久坐与重负的双重夹击 
现代职业场景已成为腰椎健康的 “重灾区”。长期保持固定姿势或反复承受负荷,会使腰椎间盘处于持续高压状态。 

办公室白领、程序员、设计师等久坐人群首当其冲。当人体处于坐位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增加 40%,弯腰驼背的坐姿更是会让压力翻倍。研究表明,连续坐姿超过 1 小时,腰椎间盘的压力可达到 700mmHg,而正常站立时仅为 300mmHg。久坐时腰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无法为脊柱提供足够支撑,久而久之会导致腰背部肌肉力量减弱,腰椎稳定性下降。更危险的是,久坐者常不自觉地弯腰驼背,使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盘后部的纤维环持续被牵拉,易出现破裂风险。 

另一类高危群体是需要长期负重的劳动者,如搬运工、建筑工人等。搬运重物时,腰椎承受的压力可达体重的 8 倍。反复弯腰提重物的动作,会使髓核在纤维环内反复震荡,加速纤维环的磨损。更严重的是,当弯腰搬物时,若突然用力,瞬间爆发力可能直接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某物流企业的健康调查显示,工龄 5 年以上的搬运工人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病率高达 68%,其中 30% 的人出现了下肢放射性疼痛。 

三、生活习惯:被忽视的 “腰椎杀手” 
除了职业因素,日常起居中的不良习惯更具隐蔽性,却在潜移默化中侵蚀腰椎健康。 

“葛优躺”“沙发瘫” 等慵懒姿势看似舒适,实则暗藏危机。当人窝在沙发或床上时,腰椎处于过度屈曲状态,椎间盘后部的纤维环被极度拉伸,而前部受到挤压,长期如此会导致纤维环受力不均,加速破裂。某健康机构对 500 名青年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每天 “瘫坐” 超过 3 小时者,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风险是常人的 2.3 倍。 

错误的搬物方式同样危险。很多人习惯弯腰直接提拉重物,这种动作会让腰椎承受巨大的剪切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蹲下屈膝,用腿部力量起身,保持腰部直立。但在日常生活中,从地上捡手机、搬行李箱等瞬间动作,人们往往忽视姿势正确性,日积月累便会造成损伤。 

穿高跟鞋也是女性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高跟鞋会使人体重心前移,为维持平衡,腰部必须过度前凸以代偿,导致腰椎小关节负荷增加,椎间盘压力上升。研究显示,穿 5 厘米以上高跟鞋行走时,腰椎间盘的压力会增加 25%,长期穿着可能引发腰椎生理曲度异常。 

四、运动误区:不当锻炼比不运动更伤腰 
“生命在于运动”,但错误的运动方式反而会成为腰椎杀手。近年来,健身热潮中因不当锻炼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案例显著增加。 

瑜伽中的某些动作暗藏风险。过度后弯的 “骆驼式”、强制扭转的 “三角式” 等动作,若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盲目练习,易使腰椎超过正常活动范围,造成纤维环损伤。某健身教练回忆,曾有学员为完成高难度动作强行拉伸,导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负重训练同样需要谨慎。深蹲、硬拉等力量训练若姿势错误,会让腰椎承受过大压力。当杠铃位于背部时,弯腰弓背的动作会使椎间盘后部压力骤增,瞬间突破纤维环的承受极限。专业运动员都需在教练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以保护腰椎,而普通健身者往往忽视基础力量建设,直接挑战高负荷动作。 

此外,突然剧烈运动也会引发问题。周末 “突击锻炼” 的人群中,不少人因长期缺乏运动,肌肉力量薄弱,突然进行篮球、羽毛球等剧烈运动时,易因动作不协调导致腰部扭伤,进而诱发椎间盘突出。 

五、体态失衡:隐形的腰椎 “慢性毒药” 
不良体态对腰椎的损害具有累积性和隐蔽性,往往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显现症状。 

骨盆前倾是常见的体态问题,表现为腰部过度前凸、臀部后翘。这种姿势会使腰椎小关节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前部受压增加。长期骨盆前倾者,腰椎周围肌肉会出现慢性劳损,进而破坏脊柱稳定性。调查显示,长期穿高跟鞋、习惯性挺腹站立的人群,骨盆前倾发生率高达 40%。 

脊柱侧弯同样威胁腰椎健康。青少年时期的特发性脊柱侧弯若未及时矫正,成年后会导致腰椎受力不均,凹侧椎间盘长期承受异常压力,易出现早期退变。现代青少年长期伏案学习、低头看手机,导致姿势性脊柱侧弯发生率上升,这也是腰椎间盘突出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六、预防胜于治疗:远离高危因素的行动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因此预防远比治疗重要。结合上述高危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保护腰椎: 

在工作中,久坐人群应遵循 “20-20-20” 原则:每坐 20 分钟,起身活动 20 秒,做简单的腰部拉伸。调整座椅高度,使膝盖与臀部保持水平,腰部垫靠枕以维持生理曲度。体力劳动者需掌握正确的搬运姿势,避免弯腰提重物,必要时使用助具分担负荷。 

日常生活中,避免 “瘫坐” 姿势,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保持腰椎自然放松。搬重物时牢记 “蹲下而非弯腰”,让腿部肌肉承担主要力量。女性应控制高跟鞋高度,每天穿着时间不超过 4 小时。 

运动方面,优先选择游泳、快走、平板支撑等对腰椎压力小的项目。瑜伽练习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弯腰或扭转。力量训练前务必充分热身,确保动作规范,核心肌群发力。 

此外,定期进行腰部肌肉锻炼能有效预防损伤。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可增强腰背肌力量,如同为腰椎穿上 “防护铠甲”。建议每周练习 3-4 次,每次 15-20 分钟。 

腰椎间盘突出不是岁月刻下的 “衰老印记”,而是生活方式写下的 “健康账单”。当 20 岁的程序员因腰痛无法久坐,30 岁的快递员因腿麻被迫停工,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事实:腰椎的健康,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从现在开始,关注那些被忽视的高危因素,用科学的习惯守护腰椎,才能让每一段人生旅途都走得稳健从容。毕竟,健康的腰椎,才是支撑我们拥抱生活的坚实基础。 

(徐灵灵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 针灸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