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部不适症状,表现为患者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耳内或颅内出现嗡嗡、蝉鸣、流水声等异常声响。其中,耳鸣如蝉鸣声是较为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常被形容为“耳内如蝉鸣,昼夜不息”。这种耳鸣不仅影响听力,还可能干扰睡眠、情绪和日常生活。在中医理论中,耳鸣如蝉鸣往往与肝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补肾养肝双管齐下是中医调理耳鸣的重要思路。
一、耳鸣如蝉鸣的中医病因分析
(一)肝火上炎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气机和情绪。当情志不畅、压力过大或长期情绪波动时,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火上炎,扰乱耳窍,从而引发耳鸣。这种类型的耳鸣通常表现为耳内蝉鸣声较大,伴有头晕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患者往往因情绪波动而加重耳鸣,情绪平稳时症状稍有缓解。
(二)肾精亏损
肾在中医理论中开窍于耳,肾精充足则耳聪目明,肾精亏损则耳窍失养,出现耳鸣。肾精亏损型耳鸣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耳鸣如蝉鸣,声音细小,持续不断,伴有腰膝酸软、头晕健忘、听力下降、失眠多梦等症状。此外,肾精亏损还可能导致早衰、性功能减退等表现。
(三)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是肝肾功能失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肝肾同源,肾阴不足会导致肝阴亏虚,阴虚则虚火上炎,干扰耳窍,出现耳鸣。这种类型的耳鸣通常表现为耳内蝉鸣声细小而持续,伴有头晕目眩、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和心口处发热)、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等症状。
二、补肾养肝的中医调理方法
(一)中药调理
中药是中医调理耳鸣的重要手段,根据耳鸣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1. 肝火上炎型
对于肝火上炎型耳鸣,中医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泻肝汤具有清肝泻火、利湿通淋的功效。方中龙胆草苦寒,清肝泻火;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水渗湿;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生地养血滋阴。在使用龙胆泻肝汤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例如,若患者耳鸣伴有头晕目眩,可加石决明、夏枯草以平肝潜阳;若患者失眠多梦,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2. 肾精亏损型
对于肾精亏损型耳鸣,中医常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是经典的滋补肾阴方剂,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耳聋左慈丸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磁石、柴胡等药物,以增强滋补肾阴、潜阳安神的作用。在使用这些方剂时,可根据患者的其他症状进行调整。例如,若患者腰膝酸软明显,可加杜仲、续断以补肾强腰;若患者头晕目眩,可加枸杞子、菊花以滋补肝肾、清肝明目。
3. 肝肾阴虚型
对于肝肾阴虚型耳鸣,中医常用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子和菊花两味药物,具有滋补肝肾、清肝明目的功效。方中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菊花清肝明目、疏散风热。在使用杞菊地黄丸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例如,若患者五心烦热明显,可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若患者失眠多梦,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二)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治疗耳鸣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耳部微循环,从而缓解耳鸣症状。
1. 常用穴位
• 听宫穴:位于耳屏前,张口时呈凹陷处。听宫穴是治疗耳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通窍聪耳的作用。
• 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与耳屏上切迹之间,张口时呈凹陷处。听会穴同样具有通窍聪耳的作用,常与听宫穴配合使用。
• 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处。翳风穴具有疏风清热、通窍聪耳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耳鸣。
•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具有疏肝解郁、平肝潜阳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型耳鸣。
•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养血、调肝益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型耳鸣。
•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约四横指处,胫骨前缘外侧凹陷中。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耳鸣。
2. 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耳鸣时,可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对于肝火上炎型耳鸣,可采用泻法,针刺太冲穴、翳风穴、听宫穴等,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对于肾精亏损型耳鸣,可采用补法,针刺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听会穴等,以滋补肾阴、益精填髓。针刺时,一般留针15 - 30分钟,每周治疗2 - 3次,10 - 15次为一个疗程。
(三)食疗
食疗是中医调理耳鸣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滋养肝肾,改善耳鸣症状。
1. 枸杞干柿粥
• 材料:枸杞子20克,干柿3枚,黑米100克。
• 做法:将枸杞子、干柿、黑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成粥即可。
• 功效: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干柿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的作用。此粥可补肾健脑、滋阴养血,适用于肾精亏损型耳鸣。
2. 猪肾人参粥
• 材料:猪肾1对,人参末少许,粳米100克,薤白末、防风末各少许,葱白适量。
• 做法:将猪肾洗净,切成小块,与人参末、粳米、薤白末、防风末、葱白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成粥即可。
• 功效:猪肾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益气生津的作用;薤白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作用;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作用;葱白具有发汗解表、通阳利水的作用。此粥可补肾益精、健脾益气,适用于肾精亏损型耳鸣。
3. 菊花葛蒲饮
• 材料:菊花30克,菖蒲15克,车前草30克。
• 做法:将菊花、菖蒲、车前草放入锅中,加入500 - 800毫升清水,煮沸后去渣取汁,当茶饮用。
• 功效:菊花具有清肝明目、散风清热的作用;菖蒲具有开窍豁痰、化湿和胃的作用;车前草具有清热利尿、明目祛痰的作用。此饮可清肝泻火、利湿通窍,适用于肝火上炎型耳鸣。
(四)日常保健
除了中药、针灸和食疗外,日常保健也是预防和缓解耳鸣的重要环节。
1. 按摩耳部
通过按摩耳部的穴位和组织,可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缓解耳鸣症状。常见的按摩方法包括:
• 擦耳廓: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耳廓,从上到下反复摩擦,每次10 - 15分钟,每日2 - 3次。
• 摩耳轮: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耳轮,从上到下反复按摩,每次10 - 15分钟,每日2 - 3次。
• 揉耳垂: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耳垂,轻轻揉捏,每次10 - 15分钟,每日2 - 3次。
• 掌心震耳:双手掌心紧贴双耳,双手同时突然松开,反复多次,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2. 调整生活习惯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尽量在10点前入睡,早上6 - 7点起床,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 减少噪音暴露: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工厂、机场、酒吧等。如果必须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或生活,可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耳朵的刺激。
•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中的乙醇都会对耳部血管和神经产生不良影响,加重耳鸣症状。因此,应尽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情绪管理
情绪波动是导致肝火上炎型耳鸣的重要诱因,因此保持心情舒畅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缓解情绪压力:
• 冥想:每天抽出10 - 15分钟进行冥想,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让身心放松。
• 深呼吸:当情绪紧张或焦虑时,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来缓解。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深呼吸持续5 - 10秒,反复多次,可有效缓解情绪压力。
•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每周运动3 - 5次,每次30 - 60分钟。
三、现代医学的辅助治疗
在中医调理的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改善微循环药物
耳鸣的发生与耳部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常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来辅助治疗耳鸣,如银杏叶提取物、前列地尔等。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作用,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前列地尔是一种前列腺素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局部用药的方式给药。
(二)营养神经药物
耳鸣还可能与听神经受损有关。现代医学常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来辅助治疗耳鸣,如维生素B族、甲钴胺等。维生素B族具有促进神经代谢、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药。甲钴胺是一种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具有修复受损神经、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药。
(三)声治疗
声治疗是一种通过声音刺激来缓解耳鸣的方法,包括耳鸣掩蔽器和耳鸣习服疗法软件。耳鸣掩蔽器是一种小型的电子设备,可通过产生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来掩盖耳鸣声,使患者感觉不到耳鸣的存在。耳鸣习服疗法软件则通过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帮助患者逐渐适应耳鸣声,减轻耳鸣对患者的影响。
四、何时需要就医
耳鸣虽然常见,但并非所有耳鸣都需要治疗。如果耳鸣持续时间较短且不影响生活,可先观察。但如果耳鸣持续三天以上不间断,或伴有听力下降、头晕、耳痛、耳流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如果耳鸣如蝉鸣声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等,也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五、结语
耳鸣如蝉鸣声不停,可能是肝火旺或肾精亏虚在作怪。通过中医的补肾养肝双管齐下,结合现代医学的辅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耳鸣症状。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有助于预防耳鸣的发生。如果耳鸣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段彩荣 温县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