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这座精密的“大厦”中,大脑无疑是最核心的“控制中心”,而脑干则是大脑深处至关重要的“中枢枢纽”。一旦脑干出血,便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撼动着生命的根基,将人体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脑干虽体积小巧,却汇聚着众多关键的生命中枢。它掌控着人体的呼吸、心跳、血压等最基本却又无比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幕后英雄”。就如同一个精明的指挥官,时刻精准调配着身体各部位的行动与协作,维持着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然而,当出血这一“恶魔”悄然来袭,脑干的正常运转瞬间陷入混乱。
脑干出血的病因往往错综复杂,高血压首当其冲成为主要“元凶”。长期居高不下的血压,如同持续施压的水流,不断冲击着脑干区域的脆弱血管壁。日积月累下,血管壁不堪重负,出现微小的破损,血液便趁虚而入,渗透进脑干组织。另外,脑血管畸形也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畸形的血管结构脆弱且不稳定,随时可能破裂出血,给脑干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还有一些少见的缘由,如脑部肿瘤侵犯脑干血管、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倾向增加等,也可能引发这场灾难。
发病之际,脑干出血的症状迅猛且严重。患者可能瞬间出现剧烈头痛,仿佛脑袋要被炸开一般,伴有频繁呕吐,这是颅内压急剧升高的信号。意识障碍也接踵而至,从嗜睡、昏睡迅速进展至昏迷,患者仿佛被囚禁在一个黑暗无声的世界里,无法与外界交流。更为关键的是,呼吸变得急促、不规则,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心跳也失去正常节律,或快或慢,摇摆不定,血压更是像脱缰的野马,剧烈波动,这些都是脑干内生命中枢受损后发出的危急警报。
面对脑干出血这一棘手难题,医疗救治刻不容缓且难度极大。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急救人员需迅速抵达现场,进行初步评估与生命支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实施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到达医院后,医生会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安排头颅 CT 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依据出血量、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少量出血、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药物治疗成为首选,通过脱水降颅压、止血、调控血压等手段,试图稳定病情,促进血肿吸收。而一旦出血量大,形成脑疝风险极高时,手术干预则成为最后的努力方向,如微创脑干血肿穿刺引流术,甚至需要开颅进行脑干血肿清除术等,但手术本身也伴随着巨大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加重脑损伤。
即便侥幸度过急性期,脑干出血的后遗症也如影随形,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困扰。患者可能遗留肢体瘫痪,从轻微的活动不利到重度的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吞咽困难导致进食艰难,容易引发呛咳、误吸,进而诱发肺部感染;言语障碍让交流受阻,患者只能被困在无声世界里;还有认知功能下降、长期昏迷植物状态等极端情况,不仅折磨着患者身心,更让其家庭背负起沉重的照顾负担与经济压力。
脑干出血,这一大脑“中枢枢纽”的危机时刻,时刻提醒着人们珍视健康。日常防控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定期体检筛查脑血管隐患,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方能为脑干筑牢安全防线,让生命的“中枢枢纽”持续稳定运转,远离这场生死浩劫。
(马斯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