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夏天总觉得累?可能是 “湿邪” 在捣乱

2023-09-27 10:1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夏日炎炎,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明明没做重活,却总觉得浑身乏力、脑袋发沉,仿佛被一层无形的 “枷锁” 困住。吹着空调还觉得黏腻不适,吃饭没胃口,大便也黏在马桶上冲不干净…… 这些看似寻常的不适,其实可能是中医所说的 “湿邪” 在悄悄作祟。

一、什么是 “湿邪”?
在中医理论中,“湿” 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一种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致病因素。湿邪分为 “外湿” 和 “内湿”:

· 外湿:与环境密切相关。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久居潮湿的房间、淋雨或长时间处于空调房(空调会冷凝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室内湿度升高),都可能让外湿侵入人体。

· 内湿:主要与脾胃功能相关。中医认为 “脾主运化”,若贪吃生冷(如冰饮、雪糕)、油腻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水湿无法正常代谢,在体内堆积形成内湿。

打个比方,人体就像一个 “烘干机”,脾胃是动力核心。夏季贪凉会 “烧坏发动机”,外湿又像不断往机器里泼水,双重作用下,身体自然 “湿漉漉” 地运转不畅。

二、湿邪缠身的 5 大典型信号
湿邪的特点是 “黏滞”,不会突然让人病倒,却会慢慢侵蚀身体,以下症状需格外留意:

1.身体沉重乏力:早晨起床总觉得没睡醒,头重如裹,四肢像灌了铅,迈不开步子。这是因为湿邪会阻碍气血运行,就像在身体里加了 “阻尼器”。

2.皮肤黏腻不适:明明刚洗澡,却总觉得皮肤发黏,尤其是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甚至会长湿疹、痱子,痘痘也反复冒出且红肿难消。

3.消化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吃一点就腹胀,嘴里发黏发甜,甚至出现恶心、反酸。大便不成形,黏在马桶上难以冲净,这是湿邪 “趋下” 的典型表现。

4.精神状态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总觉得困倦却睡不着,或睡再多也不解乏,如同 “泡在水里的海绵”,提不起精神。

5.关节发僵酸痛:湿邪易侵犯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阴雨天或吹空调后症状加重,也就是俗称的 “风湿” 前兆。

三、夏季为何湿邪更猖狂?
夏季是湿邪的 “活跃期”,这与气候特点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 气候因素:夏季高温多雨,空气中湿度大,人体皮肤毛孔张开,更容易吸收外界湿气;同时,暑热会让人贪凉,空调、风扇直吹会导致湿邪 “趁虚而入”。

· 饮食误区:冰饮、冰西瓜、凉菜成了夏季标配,但这些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就像在 “小火炉” 上浇冷水,脾胃功能减弱后,水湿代谢能力下降,内湿自然堆积。

· 缺乏运动:天热时人们更爱待在室内,久坐不动会导致气血循环变慢,水湿无法通过汗液、尿液正常排出,形成 “死水”。

· 作息紊乱:熬夜、晚睡会损耗阳气,而阳气是 “祛湿的动力”,阳气不足,湿邪便会 “趁虚作乱”。

四、4 招科学祛湿,轻松过夏天
祛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从生活习惯入手,内外兼修:

(一)饮食调理:给脾胃 “减负”
· 多吃祛湿食材:红豆、薏米(炒制后更温和)、茯苓、冬瓜、山药、莲子等都有健脾祛湿的作用。推荐一款 “四神汤”:茯苓 15g、莲子 15g、山药 15g、芡实 15g,煮水或煲汤,每周喝 2-3 次,能健脾而不燥,祛湿而不寒。

· 少吃 “助湿” 食物:冰饮、油炸食品、甜食要忌口。中医认为 “甜能助湿”,过量摄入高糖食物会让身体产生更多湿气;油炸食品则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水湿代谢。

· 喝对水很重要:避免晨起喝冰水,可喝 300ml 温热水唤醒脾胃;白天可泡陈皮茶(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既能解渴又能祛湿。

(二)生活习惯:不给湿邪留机会
· 避免 “空调病”:空调温度别低于 26℃,出风口不要直吹身体,出汗后先擦干再进空调房;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防止霉菌滋生。

· 保持环境干燥:梅雨季可使用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在 50%-60%;被褥、衣物要勤晒,避免潮湿发霉。

· 睡好 “子午觉”:晚上 11 点前入睡,中午 11 点 - 13 点可小憩 20 分钟,充足的睡眠能养足阳气,增强祛湿能力。

(三)运动祛湿:动出 “汗” 力
· 温和运动更适合:夏季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大汗伤阳气),可选快走、瑜伽、八段锦等,每天 30 分钟,通过微微出汗排出湿气。

· 重点拉伸祛湿穴位:经常按揉足三里(膝盖下 3 寸)、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每个穴位按揉 3-5 分钟,能健脾祛湿。

(四)中医辅助:针对性调理
· 艾灸祛湿:对湿气重、怕冷的人,可艾灸关元(肚脐下 3 寸)、命门(后腰正中线上,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每周 1-2 次,借助艾草的温热之力排出湿邪。

· 拔罐 / 刮痧:在背部膀胱经(脊柱两侧)拔罐或刮痧,能疏通经络、促进湿气排出,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过度损伤皮肤。

五、祛湿常见误区,别踩坑!
· 误区 1:祛湿只靠薏米

薏米性凉,长期单吃可能伤脾胃,尤其是体质虚寒的人(如手脚冰凉、腹泻),需搭配红豆、山药等温补食材。

· 误区 2:出汗越多祛湿效果越好

剧烈运动导致的 “大汗” 会损耗阳气,反而加重湿邪。健康祛湿应是 “微微汗出”,如同 “春雨润物” 般温和排出。

· 误区 3:湿气重只在夏天调理

湿邪具有 “黏滞性”,若夏季不及时调理,会在体内积累,秋冬可能引发咳嗽、关节痛等问题,因此需长期关注脾胃健康。

夏季祛湿的核心,是让身体的 “代谢系统” 正常运转。少贪一口冰,多走一步路,睡好一个觉,就能让湿邪无处藏身。当身体摆脱 “沉重感”,才能真正感受夏日的清爽与活力。记住,对抗湿邪没有捷径,唯有顺应自然、善待身体,才能安然度夏。

(李亚楠 巩义市人民医院 神经康复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