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瘦得快还容易累?营养不足 + 结核可能在 “双重捣乱”

2024-11-12 18:2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结核内科门诊,常有患者一脸困惑地说:“医生,我这阵子瘦得像被抽了气的气球,浑身没劲儿,连端碗都觉得累,是不是中了什么‘邪’?” 其实这可不是什么 “邪祟” 作怪,很可能是营养不足和结核病在暗中 “联手搞事”。就像田里的庄稼既缺肥料又遭虫害,自然长不好。今天就好好聊聊这对 “捣蛋搭档”,教你怎么法子给身体 “拨乱反正”。

一、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瘦得快 + 累得慌
“瘦” 和 “累” 单独出现时,很多人不当回事。比如觉得 “瘦了是减肥成功”“累了是没休息好”,可当这俩症状同时找上门,而且瘦得 “离谱”—— 一个月掉十几斤,累得走几步路就喘,那可得当心了,这是身体在拉 “红色警报”。

先说说 “瘦得快”。正常情况下,体重变化就像慢火熬汤,得慢慢咕嘟。可被这对 “捣蛋搭档” 盯上,体重就像坐了滑梯,衣服尺码一缩再缩,脸颊凹陷,手腕细得能套俩镯子。这其实是身体在 “拆东墙补西墙”,把储存的脂肪、肌肉当燃料烧了。

再说说 “累得慌”。这种累可不是睡一觉就能缓过来的,早上起床像扛了一夜麻袋,做点家务就喘得像拉风箱,甚至说话都嫌费劲儿。从西医看来,这是能量供应跟不上,就像手机只剩 1% 的电,干啥都卡壳。

当这两个信号同时出现,就像身体在喊 “救命”,得赶紧找找背后的原因。

二、营养不足:身体的 “粮草短缺” 危机
身体就像个运转的 “粮仓”,营养就是里面的 “粮草”。一旦粮草不足,身体就会 “弹尽粮绝”,这就是营养不足的麻烦。

从医学角度看,咱们吃进去的食物会分解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 “零件”。蛋白质是肌肉的 “砖瓦”,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 “柴火”,维生素是调节的 “润滑油”。要是这些 “零件” 不够,肌肉会像被蛀空的墙一样萎缩(所以人会瘦),能量供应跟不上(所以人会累),免疫力也会像没上油的锁,稍微一碰就锈住(给结核分枝杆菌可乘之机)。

营养不足很多时候和饮食习惯、消化功能有关。有的人挑食,顿顿吃素不吃肉,摄入的营养不均衡;有的人吃饭囫囵吞枣,饥一顿饱一顿,消化功能变差,吃进去的东西也留不住。不管哪种,最终都会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像缺水的庄稼,自然长不好。

三、结核病:躲在暗处的 “能量小偷”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这小家伙最擅长 “潜伏作案”,中医叫它 “痨虫”。它最爱在肺部 “安营扎寨”,也可能跑到肠道、淋巴这些地方 “搞破坏”,最缺德的是不仅偷营养,还干扰身体 “能量代谢”,让你吃再多也像 “竹篮打水一场空”。

结核杆菌进入身体后,会引发一场 “持久战”。免疫系统得调动 “兵力” 去消灭它,这过程得消耗大量能量 —— 就像打仗要不断供应粮草。而结核杆菌会偷偷 “窃取” 营养壮大自己,还释放 “毒素” 让身体发热、盗汗,发热本身就是高消耗,像家里暖气一直开着,燃料烧得飞快。

更麻烦的是,结核病还会影响消化。比如肠结核会让人没胃口、拉肚子,吃进去的东西没法变成营养,等于 “白吃”。一边消耗多,一边吸收少,体重能不往下掉吗?

四、“双重打击” 的恶性循环:越虚越病,越病越虚
营养不足和结核病碰到一起,就像形成了一个 “漩涡”,让身体越来越差。

营养不足会让免疫力下降,就像给城墙拆了个口子,结核杆菌更容易 “攻破防线”。蛋白质缺乏会让免疫细胞数量减少,维生素不足会让黏膜屏障变脆弱,就像士兵没带武器、城墙没砌砖头。而结核病又会加重营养不足,它能让基础代谢率提高 30%,就算躺着不动,消耗的能量也比别人多,还影响消化吸收,形成 “越缺营养越容易生病,越生病越缺营养” 的怪圈。

五、怎么识破这对 “捣蛋搭档” 的真面目?
想知道是不是这俩在 “捣乱”,可以从这几方面观察,及时 “揪出” 它们。

先看看有没有 “结核病嫌疑”。除了瘦和累,还要注意这些症状:

l 长期咳嗽(超过两周),痰里带血;下午或晚上发低烧,像揣了个小火炉,早上又自己退了;

l 晚上睡觉盗汗,醒来一身湿;

l 胸口发闷、胸痛,尤其咳嗽时更明显。

l 有这些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查胸片、痰检、结核菌素试验,这些能帮你确认是不是有结核分枝杆菌。

再看看是不是营养不足。可以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生化指标(看白蛋白、前白蛋白低不低)。自己也能简单评估:是不是很少吃肉蛋奶?是不是吃得多但消化差?最近是不是体重掉得厉害?

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医生会结合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不是这对 “捣蛋搭档” 在搞事,避免自己瞎猜耽误事。

六、打破恶性循环:“补营养”+“抗结核”+“调体质” 三管齐下
一旦确认是这俩在 “捣乱”,就得 “双管齐下”:抗结核治疗、补充营养,才能给身体 “拨乱反正”。

1. 抗结核治疗:釜底抽薪灭病菌
结核病治疗有规范的 “化疗方案”,就像用精准导弹消灭结核杆菌。一般需要联合几种抗结核药,坚持治疗 6-12 个月(具体时间看病情)。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定期复查,不能随便停药,不然结核杆菌会产生耐药性,变成 “超级细菌”,更难对付。

2. 补充营养:给身体 “充电加油”
营养学强调结核患者要 “高蛋白、高能量”,每天要多吃瘦肉、鱼、蛋、奶、豆制品,像给身体 “充电”。比如每天吃 1-2 个鸡蛋、喝 300 毫升牛奶、100 克瘦肉,帮身体修复组织。

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另外,要少食多餐,别让肚子太饿或太饱,给肠胃减轻负担。就像给庄稼少量多次施肥,更容易吸收。

七、特殊人群更要当心:老人、糖尿病人、术后患者需重点关注
这几类人身体 “底子” 较薄,更容易被这对 “捣蛋搭档” 盯上,得格外留意。

l 老年人是 “高危人群”:老人消化功能弱,胃口差,本来就容易营养跟不上;免疫力也像旧机器,运转不灵光,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弱。家里有老人的,要是发现他们突然瘦了、不爱吃饭、总说累,别以为是 “老了正常”,赶紧去检查。

l 糖尿病人也得警惕:糖尿病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高血糖环境还会给结核杆菌提供温床,所以糖尿病人得结核的风险比普通人高。而且糖尿病本身也会让人瘦、没劲儿,容易和结核病症状混在一起。这类人要严格控血糖,同时注意补营养,定期查结核。

l 术后或长期生病的人:身体像 “打了一场硬仗”,免疫力下降,这时候营养不足和结核很容易趁虚而入。术后要及时补充营养,帮助身体 “恢复元气”,别让 “捣蛋搭档” 有可乘之机。

八、预防大于治疗:把 “捣蛋搭档” 挡在门外
对付这对 “捣蛋鬼”,最好的办法是 “防患于未然”,从生活习惯入手,筑牢 “防线”。

1. 增强免疫力 + 远离传染源
规律作息,别熬夜,让身体有时间 “修复”;适当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增强体质;勤开窗通风,少去人多、不透气的地方,尤其别和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如果身边有结核患者,督促他们好好治疗,避免被传染。

2. 日常习惯:细节处 “设防”
按时吃饭,不挑食,让营养跟得上;别抽烟喝酒,这些会损伤呼吸道和消化道,影响营养吸收;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别感冒,感冒会让免疫力下降,给 “捣蛋搭档” 机会。

要是出现持续瘦、累,伴有咳嗽、低烧,别拖延,及时去医院。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身体就像咱们的 “家”,得用心呵护。别忽视 “瘦得快、容易累” 这些信号,它们可能是身体在 “求救”。通过科学的方法,补营养、强体质、防结核,才能让身体 “固若金汤”,把这对 “捣蛋搭档” 彻底赶跑。愿每个人都能吃好睡好,浑身有劲儿,远离这些麻烦事儿。

(李晓阳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结核内科四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