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麻醉急救,生死时速下的麻醉担当

2024-03-15 14: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疗的紧急战场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麻醉急救犹如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之战,而麻醉医生则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成为这场生命保卫战中的关键担当。

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大量出血时,患者的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导致休克,使机体各器官灌注不足,心肺功能受损,内环境紊乱。此时,麻醉医生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躯体”,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

当接到消化道出血需急诊手术的通知,麻醉医生需迅速抵达病房,在有限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精准评估。查看患者面色、甲床等判断贫血程度,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了解失血速度与循环状态。同时,快速浏览病历,知晓既往病史、用药史,排查可能影响麻醉的隐患,如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等,为制定麻醉方案争分夺秒地收集信息。

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阶段堪称惊心动魄。患者因失血,循环代偿脆弱,麻醉药物稍一过量,血压即可“断崖式”下跌,陷入深度休克;剂量不足,又无法达到理想麻醉深度,患者可能因疼痛刺激引发强烈应激反应,加重出血。麻醉医生需凭借丰富经验,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小剂量、缓慢给予诱导药,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一旦血压有下降趋势,立即调整补液速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维持心脏泵血功能与重要脏器灌注,在镇静、镇痛与生命体征平稳间寻找微妙平衡。

气管插管环节,更是不容有失。消化道出血患者反流误吸风险极高,胃内残留血液与消化液若误入气道,将引发致命性吸入性肺炎。麻醉医生需在熟练操作基础上,优化插管流程,采用快速顺序诱导,在压迫环状软骨封闭食道的同时,迅速完成插管,确保气道安全,随后立即清理口腔、咽部,降低误吸发生可能。

术中维持麻醉,是持久战考验。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压,精准把握血容量状态,依据出血量、尿量、生命体征调整补液种类与速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动态评估麻醉深度,适时追加麻醉药物,避免术中知晓,又要防止麻醉过深抑制循环。面对手术操作刺激,如探查、止血过程中的牵拉反射,及时给予合适剂量镇痛、肌松药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对出血不利影响。

手术结束并非终点,麻醉复苏同样关键。患者拔管时机需谨慎抉择,待自主呼吸恢复良好、肌力恢复、意识清醒、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方可考虑。拔管后密切关注呼吸情况,有无喉痉挛、呼吸道梗阻,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直至患者完全苏醒,安全送回病房。

在消化道出血患者麻醉急救全程,麻醉医生还需与手术医生、护士紧密配合,沟通流畅无阻。根据手术进度提前预判需求,如遇大出血紧急情况,迅速启动大量输血预案,协调血库调血、加温设备预热,保障输血安全及时,维持体温正常,避免低体温加重凝血障碍与器官损伤。

这场生死时速较量中,麻醉医生凭借扎实专业知识、精湛技能、冷静判断与果敢决策,在复杂病情迷雾中开辟生命通道,于汹涌出血浪潮里稳住生命之舵,以专业担当为消化道出血患者点燃希望之光,全力守护生命防线,直至患者转危为安,重回健康轨道。他们是幕后英雄,虽不常被聚焦,却在每一次急救中,用专业与坚守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壮丽篇章。

(曹玲 光山县人民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