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其中ALT(谷丙转氨酶)和AST(谷草转氨酶)是两项关键指标。当这两项指标出现异常升高时,往往提示着肝脏或其他器官可能存在问题。本文将详细解析ALT和AST升高的临床意义、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ALT和AST的基本概念
ALT(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较敏感指标。任何类型的肝损害初期必定是ALT首先升高。AST(谷草转氨酶)则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损害到一定程度时才会释放入血。正常情况下,ALT和AST的正常参考值一般在3-40U/L之间。
二、ALT和AST升高的临床意义
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
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首先释放入血,因此ALT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早期信号。如果AST也升高,则提示线粒体损伤,病情通常较重。
急性肝炎的表现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活性可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10-30倍。此时AST也会升高,但ALT/AST比值通常小于1。
慢性肝病的标志
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慢性肝病都会导致ALT和AST持续或反复升高。
三、ALT和AST升高的常见原因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是导致ALT和AST升高的最常见原因。这些病毒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释放。
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脂肪肝由于肝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
药物性肝损伤
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结核药(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转氨酶水平上升。
其他肝脏疾病
肝硬化、肝癌、肝脓肿、巨大的肝囊肿和血管瘤等疾病也会造成肝功能异常,引起转氨酶升高。
非肝脏疾病
心肌梗死(AST在发病6-8小时后显著升高)、挤压综合征等疾病也会导致AST升高。
生理性因素
长期熬夜、吸烟、酗酒、剧烈运动、暴饮暴食、高脂肪饮食等都可能引起转氨酶暂时性升高。
四、ALT和AST比值的临床意义
ALT/AST<1
常见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提示病情较重。
ALT/AST>1
多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
AST显著升高
除肝脏疾病外,还需考虑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可能。
五、发现转氨酶升高后的应对措施
及时就医
发现ALT和AST升高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检查可能包括:
病毒学检查(乙肝、丙肝等)
肝脏超声检查
其他肝功能指标检测
必要时进行肝脏活检
针对性治疗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
脂肪肝: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
酒精性肝病:戒酒
药物性肝损伤:停用相关药物
保肝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保肝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适量运动,但避免过度疲劳,
六、常见误区解析
转氨酶高就是肝炎?不一定。虽然病毒性肝炎会引起转氨酶升高,但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非传染性疾病也会导致类似变化。
ALT200多就是肝硬化?并非如此。转氨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并不完全成正比,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生理性升高需要治疗吗?由熬夜、剧烈运动等引起的暂时性升高,通常在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七、预防建议
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尤其是有肝病家族史、长期服药、饮酒等人群。
合理用药
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可能伤肝的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酒。
疫苗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
八、特殊情况说明
孕妇转氨酶升高
妊娠期可能出现生理性转氨酶轻度升高,但显著升高需警惕妊娠期肝病可能。
儿童转氨酶升高
儿童转氨酶升高可能与代谢性疾病、遗传性肝病等有关,需特别重视。
老年人转氨酶升高
老年人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病情较重,且恢复较慢,需密切监测。
ALT和AST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常见表现,但并非特异性指标。发现异常后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肝脏健康至关重要。记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肝病的关键。
(吕鑫 清丰县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