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告别咳嗽尴尬!中医全方位攻略,守护呼吸道健康

2025-07-10 17: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咳嗽,这一常见却又令人困扰的症状,常常在不经意间打破生活的平静,带来诸多尴尬瞬间。无论是在安静的会议室、庄重的社交场合,还是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一阵突如其来的咳嗽,都可能让人面红耳赤,陷入窘迫。而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为我们守护呼吸道健康提供了全方位的攻略。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源远流长,认为咳嗽是人体肺系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肺主气司呼吸,如同人体的“空调机”,负责气体的交换与调节。当外邪侵袭、内伤情志、饮食不节或体虚劳倦等因素干扰肺的正常生理功能时,肺气上逆,便引发咳嗽。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犹如外界的“捣乱分子”,趁人体正气不足之际,侵犯肺卫,导致肺气失宣。例如,风寒之邪束表,肺气闭郁,就像一扇原本通畅的窗户被突然关闭,肺内之气无法正常宣泄,从而咳嗽不止,还常伴有鼻塞、流涕、恶寒等症状。

从内因来看,情志不畅、忧思过度会使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肺气的肃降,如同肝脏这个“情绪调节器”失灵,波及到肺脏的正常运行。饮食方面,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生冷之物,易生痰湿,痰湿蕴肺,恰似肺部被一团黏腻的“痰浊”所困,阻碍气机,引发咳嗽痰多、胸闷等不适。久病体虚或劳累过度,则会导致肺、脾、肾等脏腑亏虚,肺气不足,防御功能下降,犹如身体的“防线”出现漏洞,稍受刺激便咳嗽连连,且病程迁延,难以痊愈。

在预防咳嗽方面,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外邪侵袭,这是守护呼吸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春季多风,应防风护肺;夏季暑热,要注意防暑除湿;秋季干燥,需滋阴润肺;冬季寒冷,当温阳散寒。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通过冥想、瑜伽、散步等方式舒缓压力,调节情志,使肝气条达,以免肝郁犯肺。饮食上,遵循均衡营养、清淡适量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如梨、百合、银耳等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痰湿内生。适当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能增强体质,提高肺脏的抗邪能力,促进气血运行,使全身机能协调统一。

当咳嗽已经发生,中医的治疗方法更是丰富多彩。中药治疗是其中的精髓,通过辨证论治,精准用药。风寒咳嗽,常用麻黄、杏仁、桂枝等药物组成的方剂,以辛温解表、宣肺止咳,如同为被风寒禁锢的肺脏打开一扇“通风之窗”,驱散寒邪;风热咳嗽,则选用桑叶、菊花、桔梗等疏散风热、清肺化痰,恰似给肺脏降一场“甘霖”,清热润燥;痰湿咳嗽,以二陈汤等方剂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将肺部的“痰浊”运化消散;肺阴虚咳嗽,用沙参、麦冬、玉竹等滋阴润肺之品,滋养肺脏这片“干涸之地”,恢复其生机。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的特色疗法也大放异彩。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肺俞、风门、列缺等,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起到宣肺止咳、扶正祛邪的作用,仿佛为身体内的“通讯网络”进行精准调控。推拿按摩则侧重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在胸部、背部及相关穴位进行轻柔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如同为疲惫的肺脏做一次“舒缓按摩”。拔罐疗法能祛除体内寒湿之邪,在背部膀胱经等部位拔罐,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好似为身体进行一次深度的“清洁排毒”。

中医调理咳嗽还注重生活细节与养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避免烟雾、粉尘等有害气体的刺激,为肺脏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在休息中恢复元气,增强抵抗力。戒烟限酒,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防止肺脏进一步受损。

总之,中医全方位攻略为我们告别咳嗽尴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预防到治疗,从药物到特色疗法,再到生活养生,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相辅相成。让我们借助中医的智慧与力量,精心呵护呼吸道健康,畅享自由呼吸的美好时光,不再被咳嗽的尴尬所困扰,以健康的体魄拥抱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朱珍珍 社旗县中医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