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漏尿尴尬?盆底肌修复要趁早

2025-03-10 10: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很多新手妈妈在产后都会遇到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漏尿。打喷嚏、大笑、咳嗽,甚至只是起身走几步,都会有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这种尴尬的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是产后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表现之一。据统计,约有30%-47%的产后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尿症状。那么,产后漏尿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修复呢?

一、产后漏尿的原因

    产后漏尿的根本原因在于盆底肌的损伤。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子宫重量增加,对盆底肌肉、韧带和神经造成持续压迫。同时,孕期体内分泌的“松弛素”会使韧带变得松弛,为分娩做准备,但这也进一步削弱了盆底的支撑力。

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通过产道会对盆底组织造成极大的拉伸和压迫,甚至导致部分肌纤维断裂。这种损伤在产后若未得到及时修复,就会表现为漏尿、阴道松弛、盆腔器官脱垂等问题。

二、产后漏尿的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症状的轻重,产后漏尿可分为三个等级:

•  轻度:仅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偶尔漏尿,不需要使用尿垫。

•  中度:在日常活动或起立时频繁漏尿,需要佩戴尿垫。

•  重度:轻微活动甚至平躺时也会漏尿,严重影响生活和社交。

三、盆底肌修复的黄金期

    产后6个月内,尤其是产后42天至6个月,是盆底肌修复的“黄金期”。此时身体的组织修复能力最强,肌肉和神经的可塑性较高,科学干预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议产妇在产后42天复查时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包括肌力、耐力和协调性等指标。如果发现肌力≤3级(满分5级)或存在漏尿症状,应立即启动康复计划。

四、科学有效的盆底肌修复方法

1.  凯格尔运动(Kegel运动)

    凯格尔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盆底肌自我锻炼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群,增强其力量和耐力。具体方法如下:

•  收缩肛门和阴道周围的肌肉,持续5秒,然后放松5秒;

•  每次10-15次为一组,每天练习3组;

•  坚持锻炼至少12周,可显著改善漏尿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凯格尔运动的关键在于正确发力。错误的收缩方式(如用腹部或大腿肌肉代替)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加重症状。因此,建议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2.  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

    对于无法正确找到盆底肌发力点或肌力较弱的患者,可以借助医院的康复设备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通过低频电流刺激肌肉被动收缩,帮助唤醒沉睡的神经肌肉;生物反馈则通过可视化的图像指导患者正确收缩肌肉,提高训练效果。

3.  阴道哑铃训练

    阴道哑铃是一种居家康复工具,通过重力作用增强盆底肌的力量。使用时将哑铃置入阴道内,通过主动收缩肌肉防止其滑落,从而达到锻炼目的。使用时需循序渐进,从较轻的哑铃开始,逐步增加重量。

4.  手术治疗

    对于重度尿失禁或盆底器官脱垂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3D生物束带悬吊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五、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  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如提重物、慢性咳嗽、便秘等,这些都会加重盆底肌负担。

•  控制体重:BMI每降低1个单位,盆底压力可减少15%-20%,有助于缓解漏尿症状。

•  坚持锻炼:即使症状改善,也应每周进行2-3次盆底肌训练,维持肌肉力量。

六、常见误区澄清

•  误区一:只有顺产才会漏尿

    实际上,剖宫产同样可能损伤盆底肌。因为整个孕期子宫对盆底的压迫和激素影响是持续存在的。

•  误区二:漏尿是暂时的,不用管

    盆底肌损伤不会自愈,拖延只会加重症状,增加后期治疗难度。

•  误区三:等二胎后再一起修复

    每次妊娠都会加重盆底损伤,建议在每次产后都及时进行修复。

七、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漏尿问题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严重影响女性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很多妈妈因此不敢出门、拒绝社交,甚至影响夫妻关系。因此,家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鼓励产妇积极面对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八、结语

    产后漏尿并不是“难以启齿”的小事,而是关乎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通过科学的盆底肌修复训练,大多数女性都能有效改善甚至完全摆脱漏尿困扰。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坚持锻炼。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告别“漏尿”尴尬,重拾健康与自信!

(邵福贞 上蔡县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