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熬夜伤肝?中医教你4个简单方法,给肝脏“减负”

2023-10-05 08: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今晚一定要早睡!”——这句话成了许多人的“flag”,但加班、追剧、刷手机……熬夜似乎成了现代人的“家常便饭”。然而,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长期熬夜会打乱肝脏的“工作节奏”,导致肝血不足、肝气郁结,甚至引发失眠、脱发、口苦、月经不调等一系列问题。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和“情绪调节器”,熬夜伤肝的危害不容小觑。今天,我们就从中医角度解析熬夜如何伤肝,并教你4个简单方法,帮肝脏“减负”。

一、熬夜为什么伤肝?中医这样解释

中医认为,肝脏有两大核心功能: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情绪)和主藏血(储存和调节血液)。而熬夜会直接破坏这两大功能:

1.肝血亏虚:夜间23点至凌晨3点是肝经当令之时,此时人体应进入深度睡眠,肝脏才能高效完成“藏血”和“自我修复”。若此时未入睡,肝血无法归藏,会导致肝血不足,出现眼睛干涩、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

2.肝气郁结:熬夜常伴随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加上睡眠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易引发肝气郁结,表现为胸闷、胁痛、口苦、月经不调等。

3.阴虚火旺:长期熬夜会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出现手足心热、盗汗、失眠多梦等症状,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

现代研究佐证: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夜间睡眠时,肝脏血流量增加,解毒效率提升。熬夜会降低肝脏代谢能力,导致毒素堆积,增加脂肪肝、肝炎等疾病风险。

二、熬夜伤肝的4个信号,你中招了吗?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早期损伤不易察觉,但熬夜后若出现以下表现,需警惕肝脏“抗议”:

1.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会导致眼睛失去滋养,出现干涩、发红、视力下降。

2.口苦、口臭:肝气郁结或肝火旺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胆汁上逆,出现口苦;食物残渣在肠道腐败产生异味,引发口臭。

3.情绪暴躁、易怒:肝主情志,肝气不舒会让人情绪失控,一点小事就发火,甚至陷入抑郁。

4.月经紊乱、脱发:女性肝血不足会影响冲任二脉,导致月经量少、经期推迟;男性则可能因肝肾阴虚出现脱发、须发早白。

三、中医4招,给熬夜后的肝脏“减负”

方法1:睡前“揉地筋”,疏肝理气

原理:地筋是肝经的“隐形通道”,位于足底凹陷处(将脚趾向上翻起,足底会出现一条硬筋)。揉按地筋可疏通肝经,缓解肝气郁结。

操作:

睡前用温水泡脚10分钟,放松足底肌肉。

用拇指从足跟向脚趾方向推按地筋,力度以稍有酸痛感为宜,每侧推按3-5分钟。

坚持1周,可明显改善口苦、胸闷等症状。

案例:一位长期熬夜的程序员,因口苦、胁痛就医,中医指导其每天揉按地筋,配合早睡,1个月后症状消失。

方法2:喝“养肝茶”,补肝血、清肝火

推荐茶饮:

枸杞菊花茶:枸杞10克、菊花5克,沸水冲泡,适合肝血不足、眼睛干涩者。

决明子玫瑰花茶:决明子10克、玫瑰花5克,适合肝火旺、情绪暴躁者。

酸枣仁茯苓茶:酸枣仁15克、茯苓10克,适合熬夜后失眠多梦者。

禁忌:脾胃虚寒者(易腹泻)少喝菊花、决明子茶,可改用红枣、桂圆茶温补。

方法3:按“太冲穴”,泻肝火

原理:太冲穴是肝经的“消气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揉太冲穴可平肝潜阳、疏肝解郁。

操作: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太冲穴,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酸胀为度。

每次按压3-5分钟,每日2-3次,尤其适合熬夜后头痛、口苦者。

科学解释:现代研究发现,刺激太冲穴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缓解焦虑情绪,间接减轻肝脏负担。

方法4:吃“青色食物”,入肝养肝

原理:中医认为“青色入肝”,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肝脏解毒,减轻代谢负担。

推荐食物:

菠菜:滋阴润燥,补肝血,适合熬夜后头晕目眩者。

西兰花:含萝卜硫素,可激活肝脏解毒酶,增强解毒能力。

芹菜:平肝清热,适合肝火旺、口苦者。

绿豆:清热解毒,夏季熬夜后可煮绿豆汤饮用。

禁忌:避免过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如烧烤、火锅),以免加重肝火。

四、预防熬夜伤肝,关键在“补觉”和“规律”

1.补觉有技巧:若必须熬夜,次日中午可小睡20-30分钟,或利用周末补觉,但避免一次性睡太久(超过10小时),以免打乱生物钟。

2.规律作息:尽量固定起床和睡觉时间,即使熬夜也保持“黑暗环境”(用眼罩、耳塞),模拟夜间睡眠条件。

3.情绪管理:熬夜后易情绪低落,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听轻音乐舒缓压力,避免肝气进一步郁结。

五、结语

熬夜伤肝,非一日之寒;养肝护肝,需持之以恒。中医的“揉地筋”“喝养肝茶”“按太冲穴”“吃青色食物”等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日常调理。但最根本的“护肝法”仍是——少熬夜,早睡觉!从今天开始,放下手机,关掉电脑,给肝脏一个“修复黄金期”,让身体回归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毕竟,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而肝脏,正是这笔财富的“守护者”。

(王彩霞 开封市祥符区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