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孕育新生命的特殊时期,妊娠期糖尿病如同一个悄然潜入的“不速之客”,给准妈妈们带来了担忧与困扰。然而,它绝非是无法逾越的绝症,而是一场通过科学手段和自身努力能够掌控的挑战。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它的出现,主要与孕期身体激素变化、胎盘分泌的拮抗胰岛素物质增加以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孕周推进,胎盘逐渐形成并分泌多种激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这些激素在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得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如果孕妇本身的胰岛功能不足以代偿这种变化,血糖就会升高,从而引发妊娠期糖尿病。
一旦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们不必惊慌失措。现代医学为其提供了系统的管理方案,饮食控制是基础且关键的一环。合理的膳食结构能够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减少精制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糖果、油炸食品等,它们会迅速升高血糖,给身体带来巨大负担。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像全麦面包、糙米、蔬菜等,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的平稳。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的适量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来源,为自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营养。例如,一位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将每日的主食换成了粗细搭配的杂粮饭,增加了绿叶蔬菜的摄入比例,减少了油腻肉类和甜品的食用,一段时间后,血糖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适当运动也是应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方式。孕期运动不仅能够帮助控制血糖,还能增强心肺功能、缓解孕期疲劳、改善心情。适合孕妇的运动形式多样,如散步,这是最为安全且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 30 分钟左右,既能促进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降低血糖,又能放松身心。孕妇瑜伽同样是不错的选择,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通过轻柔的伸展动作,拉伸肌肉,提高身体柔韧性,调节内分泌系统,进而有助于血糖的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防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定期监测血糖至关重要。通过血糖仪自我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能够及时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以便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医生也会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若经过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达标,必要时需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有些孕妇可能会对胰岛素治疗存在顾虑,担心对胎儿产生危害。其实,胰岛素是一种大分子蛋白,不会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来说是安全的,它能帮助孕妇有效降低血糖,减少高血糖对母婴的损害。
从心理层面来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战胜妊娠期糖尿病的有力武器。过度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稳定,进而加重病情。准妈妈们要认识到,妊娠期糖尿病虽然需要格外注意,但只要科学应对,多数情况下能够顺利度过孕期,产下健康宝宝。家人的支持与陪伴也不可或缺,丈夫、父母等亲人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和生活上的照顾,能让孕妇感受到温暖与安心,更有信心面对疾病。
对于腹中的胎儿而言,母亲良好的血糖控制意味着健康的生长环境。否则,高血糖可能导致胎儿过大(巨大儿),增加分娩困难和产伤的风险;也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结局。出生后,新生儿还可能面临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问题。因此,管控好妊娠期糖尿病,是对胎儿负责任的重要举措。
妊娠期糖尿病不是绝症,它只是一个在特定时期出现的、需要我们用耐心、细心和科学方法去应对的挑战。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规律的血糖监测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配合良好的心理状态,准妈妈们完全有能力战胜它,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开启幸福的家庭生活新篇章。
(马理圆 商丘亚东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