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揭秘慢性胃炎的“幕后黑手”,不良生活习惯大起底

2023-08-25 19:2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慢性胃炎悄然成为了困扰许多人的常见健康问题。它如同一个隐匿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人们的胃部健康,而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系列不良生活习惯的“黑手”。

不规律的饮食作息首当其冲。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而忽略了正常的用餐时间。早餐被匆匆跳过,午餐随意应付,晚餐却可能暴饮暴食或者吃得过晚。胃就像一个有严格时间表的“工厂”,胃酸的分泌、胃肠的蠕动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当这种规律被打破,胃酸可能在非进食时间过量分泌,腐蚀胃黏膜;而暴饮暴食则会让胃过度扩张,加重胃的负担,长此以往,胃黏膜反复受到损伤,慢性胃炎便容易找上门来。

过度依赖刺激性食物也是一大“罪魁祸首”。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它们虽然能带来味觉上的刺激和享受,但对于胃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这些辛辣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长期食用还可能引发胃黏膜的糜烂。此外,高油高脂食物同样不容小觑。油炸食品、肥肉等难以被胃快速消化,会在胃中停留较长时间,增加胃的消化负担,使胃部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更新,为慢性胃炎的发生埋下隐患。

吸烟饮酒对胃的伤害更是不容忽视。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胃部。尼古丁会使胃黏膜的血管收缩,减少胃黏膜的血液供应,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让胃更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而酒精,尤其是高度白酒,对胃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它可以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能够轻易地接触到胃黏膜下层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长期大量饮酒的人,胃黏膜反复受损,慢性胃炎的发病几率大幅上升。

精神压力过大也悄然成为慢性胃炎的“幕后推手”。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下。当人处于精神压力下时,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比如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紊乱等。持续的精神紧张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进一步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长期的胃酸分泌异常和胃肠蠕动紊乱,会使胃黏膜不断受到损伤,却又难以在正常的节奏下进行修复,最终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除了上述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外,还有一些细节容易被忽视。例如,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血液流向运动部位,导致胃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影响胃的消化功能;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诱发慢性胃炎。

要远离慢性胃炎,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定时定量进餐;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戒烟限酒;学会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揭开慢性胃炎“幕后黑手”的真面目,并有效地抵御它们的侵害,守护胃部的健康,让生活充满活力与舒适。

(李柏洋 荥阳市贾峪卫生院 全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