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慢性胃炎反复发作?中医调理脾胃的三大妙招

2025-08-06 19: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易复发。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即便经过西医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但一旦遇到饮食不当、情绪波动或气候变化等诱因,病情便容易再次发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尝试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以期达到长期控制甚至治愈的目的。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脾胃的三大妙招,帮助您更好地管理慢性胃炎。

1.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多归因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湿热内蕴等因素。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导致食物停滞、气血生化不足等问题。同时,肝与脾胃的关系密切,肝气疏泄失常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进而引发各种胃部不适。因此,在中医看来,调理脾胃不仅要着眼于脾胃本身,还需兼顾调和肝脾、清热利湿等综合措施。

2.脾胃调和的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脾胃病强调辨证施治,核心原则包括健脾益气、疏肝理气和清热化湿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若脾胃虚弱,则以补益为主,常用党参、白术;肝胃不和者需疏肝解郁,柴胡为要;湿热内蕴时应清热利湿,如用黄连。此外,调理还注重饮食有节、作息规律及情志调畅,全方位促进脾胃功能恢复。通过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达到脾胃调和、身体健康的目的。

3.中医调理脾胃的三大妙招

3.1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内关等。针灸不仅能有效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复发率。

3.2中药调理

根据个体差异及具体症状表现,中医师会开具不同的方剂来进行个性化治疗。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类型的药物组合及其适用范围:健脾益气类: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常用药材有党参、白术、茯苓等;疏肝理气类:适合于肝胃不和型患者,常伴有情绪抑郁、胸胁胀满等症状。柴胡疏肝散为其代表方剂之一;清热化湿类:针对湿热蕴结型患者,主要症状为口苦咽干、腹胀纳呆等。黄连温胆汤是常用的清热解毒方子。

3.3食疗养生

除针灸和中药外,日常饮食也是调理脾胃不可忽视的一环。合理的膳食结构不仅能补充营养,还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如粥品养胃: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例如,山药粥可用于健脾止泻;红枣粥则有助于补血安神。蔬菜水果适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但是要注意避免食用过于寒凉的食物,如西瓜、梨子等,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少食多餐:每顿饭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建议每日进食5-6次,每次少量,保持规律进餐习惯。忌辛辣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炎症加重;而高脂肪食品则不易消化,同样不利于脾胃健康。

4.调整生活习惯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方法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对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炎至关重要:第一,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会影响肝脏功能,间接干扰脾胃运作。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适当放松身心,有助于减轻胃部不适感。第二,适度运动锻炼: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形式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第三,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5.脾胃调和的治疗效果与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脾胃调和治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遵循医生指导,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调整方案。其次,饮食应规律且清淡,避免生冷、油腻及辛辣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最后,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或压力,因为情志不畅会影响肝脾功能。通过综合调理促进脾胃健康。

小结

慢性胃炎虽然难以根治,但通过科学合理的中医调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针灸疗法、中药调理及食疗养生作为三大核心策略,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和控制慢性胃炎的关键。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中受益,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之道,远离疾病困扰。

(张柏 临夏州人民医院 中医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