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阑尾炎发作时到底要不要切?

2024-09-18 09: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典型症状包括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然而,面对“是否需要手术切除”这一关键问题,患者常陷入两难:保守治疗可能复发,手术又担心风险。本文将从病理机制、治疗原则、适应症选择及技术进展四个维度,系统解析阑尾切除的科学依据。

一、阑尾的解剖功能与病理演变:从“无用器官”到“炎症风暴”

阑尾位于盲肠末端,形似蚯蚓,长度约5-10厘米。传统观点认为其是退化器官,但现代研究揭示其具有免疫功能:阑尾壁富含淋巴组织,可参与肠道免疫调节,尤其在儿童期对免疫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然而,这一结构特点也使其成为炎症高发部位。

阑尾炎的病理演变通常经历三个阶段:

单纯性炎症:阑尾管腔因粪石、淋巴增生或异物堵塞,导致腔内压力升高,黏膜缺血坏死,细菌入侵引发炎症。

化脓性炎症:炎症扩散至肌层和浆膜层,阑尾肿胀、渗出,形成周围脓肿。

坏疽穿孔:管腔压力持续升高导致阑尾壁缺血坏死,最终穿孔,脓液流入腹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

这一过程可能仅需数小时至数天,因此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二、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边界:基于病情分级的决策模型

阑尾炎的治疗并非“一切了之”,而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状态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国际指南(如WSES 2023版)将阑尾炎分为以下类型,并对应不同治疗策略:

单纯性阑尾炎(I级)

特征:阑尾轻度肿胀,无脓肿或穿孔,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

治疗:抗生素保守治疗可作为首选,尤其适用于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研究显示,约60%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通过抗生素治疗可缓解症状,但1年内复发率高达30%-40%。

化脓性阑尾炎(II级)

特征:阑尾明显肿胀,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可能形成局限性脓肿。

治疗:需个体化决策。对于脓肿直径<3cm且无全身中毒症状者,可尝试抗生素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若脓肿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则需手术切除。

坏疽穿孔性阑尾炎(III级)

特征:阑尾壁坏死、穿孔,腹腔内可见游离气体或脓液,伴全身感染性休克表现。

治疗:紧急手术是唯一选择。需切除阑尾、冲洗腹腔并放置引流管,同时给予强效抗生素和生命支持治疗。

特殊人群考量:

孕妇:妊娠期阑尾炎易被误诊为子宫收缩痛,且穿孔风险是普通人的1.5倍。一旦确诊,无论孕周均建议手术,以避免流产或早产。

儿童:儿童大网膜发育不全,炎症扩散快,穿孔率高达50%。因此,除早期单纯性阑尾炎外,均推荐手术。

老年人:常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症状不典型但穿孔风险高,需更积极干预。

三、手术方式的选择:从开腹到微创的技术革命

阑尾切除术已发展出多种术式,其选择需兼顾疗效与安全性:

开腹阑尾切除术(OA)

优势:操作直观,适用于复杂病例(如阑尾周围脓肿、肠粘连严重者)。

局限:切口长(约5-10cm)、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慢(住院时间3-5天)、疤痕明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

优势:切口小(3个0.5-1cm孔洞)、视野清晰、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1-2天)、并发症少(切口感染率<1% vs OA的5%-10%)。

局限:需全麻,对设备和技术要求高,费用较开腹手术高约30%。

经自然腔道手术(NOTES)

创新点:通过阴道或直肠等自然腔道进入腹腔,体表无切口。

现状:目前仅用于特定病例(如未婚女性、肥胖患者),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验证。

术式选择原则:

优先腹腔镜手术,除非患者存在严重心肺疾病、腹腔粘连或经济条件受限。

对于怀疑肿瘤或合并其他腹部疾病者,开腹手术可提供更彻底的探查。

四、长期预后与生活质量:切除阑尾的远期影响

阑尾切除后,患者常担忧免疫功能下降或肠道疾病风险增加。现有研究提供了以下证据:

免疫功能:儿童期切除阑尾可能轻微影响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但对整体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成人切除后,肠道免疫系统可通过其他淋巴组织(如派尔集合淋巴结)代偿。

肠道疾病风险: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阑尾切除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无显著关联。但部分研究提示,切除后结直肠癌风险可能轻微升高(OR=1.15),这一结论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生活质量:手术切除可彻底消除阑尾炎复发风险,避免反复住院和抗生素使用,对患者长期生活质量更有利。

五、未来趋势: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影像技术(如高分辨率超声、MRI)和生物标志物(如降钙素原、IL-6)的发展,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级将更精准。此外,内镜下阑尾治疗(如ERAT)为不愿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通过结肠镜插入导管,冲洗阑尾腔并取出粪石,缓解炎症。初步研究显示,其成功率可达90%,但长期复发率仍需观察。

六、结语:理性决策,守护健康

阑尾炎的治疗需打破“一刀切”的误区,而是基于病情分级、患者状态和技术条件综合决策。对于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可作为过渡方案,但需警惕复发风险;对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手术仍是金标准。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和精准医疗的发展,阑尾切除将更安全、更个体化,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选择。

(王红超 河南省汝南县韩庄镇卫生院 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