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当胃炎遇上中西结合内科,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2025-04-15 19: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胃炎的双重解读:中西医对“胃黏膜炎症”的认知差异

要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首先需要明确两种医学对胃炎的本质认知。

现代医学将胃炎定义为“胃黏膜的炎症反应”,根据病程和病理特点分为:

-急性胃炎:多由应激(如手术、创伤)、药物(如阿司匹林)、酒精、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杆菌)等引发,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症状为突发胃痛、恶心呕吐。

-慢性胃炎:病程超过3个月,以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为特征,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上腹痛、餐后饱胀、反酸嗳气,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占60%-80%)。

-特殊类型胃炎:如自身免疫性胃炎、化学性胃炎等,与免疫异常或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相关。

现代医学认为,胃炎的核心机制是“胃黏膜屏障受损”:胃黏膜如同保护胃壁的“铠甲”,当胃酸、幽门螺杆菌、药物等因素破坏这层“铠甲”时,就会引发炎症。若损伤持续,“铠甲”会逐渐变薄(萎缩)、结构改变(肠化生),增加癌变风险。

中医虽无“胃炎”病名,但根据其“胃痛、胃胀、反酸”等症状,将其归为“胃脘痛”“胃痞”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胃炎的核心病机是“脾胃功能失调”,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度密切相关:

-肝气犯胃:长期情绪压抑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频繁,情绪波动时加重,类似“应激性胃炎”。

-饮食伤胃:暴饮暴食、过食辛辣生冷,导致胃失和降、食积内停,出现胃痛拒按、嗳腐吞酸,对应“饮食诱发的急性胃炎”。

-脾胃虚寒:久病或体质虚弱导致脾胃阳气不足,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时加重,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胃阴不足:长期热病或辛辣饮食耗伤胃阴,导致胃失濡养,出现胃脘灼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类似“胃黏膜损伤伴胃酸分泌异常”。

两种医学的认知虽角度不同,却存在内在呼应:现代医学关注的“胃黏膜屏障受损”与中医“胃失濡养”的病理状态相契合;“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与“湿热蕴胃”的表现高度一致。这种共通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现代医学治疗胃炎的核心手段

现代医学在胃炎治疗中形成了“针对病因、修复黏膜”的体系,根据病情急缓、病因不同制定精准方案。

1.药物治疗:直击病因

-抑酸药:这是胃炎治疗的基础用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能强效抑制胃酸分泌,为胃黏膜修复创造环境;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作用稍弱,适合轻中度胃炎。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对受损黏膜的刺激,促进修复。

-根除幽门螺杆菌: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10-14天,根除率可达90%左右,是预防慢性胃炎复发的关键。

-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通过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胀、嗳气等症状,适合“胃动力不足”的患者。

-解痉止痛药:如颠茄片、山莨菪碱,能缓解胃痉挛引起的剧烈胃痛,短期用于急性发作期。

2.对症处理与生活指导

-急性胃炎:需暂时禁食或流质饮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避免刺激性食物。

-慢性胃炎: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如规律饮食、避免辛辣生冷、戒烟限酒,同时定期复查胃镜(尤其是萎缩性胃炎患者),监测黏膜变化。

现代医学的优势在于快速缓解症状、精准根除病因(如幽门螺杆菌),但也存在局限:部分患者长期服用抑酸药会出现消化不良、维生素B12缺乏;停药后易复发;难以改善“胃胀、乏力”等整体功能失调症状。这些局限为中医介入提供了空间。

三、中医治疗胃炎的特色方法

中医治疗胃炎(胃脘痛、胃痞)遵循“辨证施治”原则,注重“调理脾胃、恢复功能”,既能辅助修复黏膜,又能改善体质、减少复发。

1.辨证分型与经典方剂

中医根据患者症状、舌苔、脉象制定个性化处方:

-肝气犯胃型: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法,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等),缓解胃脘胀痛、嗳气频繁,适合情绪相关的胃炎患者。

-饮食伤胃型: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为法,常用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等),改善暴饮暴食后的胃痛、嗳腐吞酸。

-脾胃虚寒型:采用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法,代表方为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等),缓解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

-胃阴不足型: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为原则,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白芍等),缓解胃脘灼痛、口干咽燥。

2.非药物疗法:简便有效的辅助手段

-针灸:通过针刺中脘(肚脐上4寸)、足三里(膝盖下3寸)、内关(手腕横纹上2寸)等穴位,调节胃肠蠕动,抑制胃酸过度分泌,缓解胃痛。研究显示,每周3次针灸治疗可使胃炎症状改善率提升30%。

-艾灸: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炎,艾灸中脘、关元等穴位,通过温热刺激温补脾阳,缓解隐痛、畏寒等症状,操作简单,适合居家调理。

-穴位贴敷:将生姜、丁香等温热药物制成膏剂,贴于中脘、胃俞等穴位,通过皮肤吸收和穴位刺激,改善胃寒引起的胃痛。

-食疗:根据“药食同源”理论,推荐胃炎患者食用具有养胃作用的食材,如小米(健脾)、山药(补脾胃)、生姜(温胃)、白扁豆(化湿)等,配合清淡饮食原则。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增效的实践路径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并非“西药加中药”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病情阶段、病因特点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快速缓解症状+深度修复黏膜+预防复发”的三重目标。

1.急性胃炎发作期:西药主导,中药辅助

当出现突发胃痛、呕吐、反酸等急性症状时,需以西药快速控制病情:

-短期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快速抑制胃酸、保护黏膜。

-同时加用中药缓解症状:如饮食积滞者加保和丸帮助消食;肝气犯胃者加柴胡疏肝散减轻胀痛。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可使急性胃炎症状缓解时间缩短1-2天。

2.幽门螺杆菌根除期:西药攻坚,中药增效减副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四联疗法”虽有效,但抗生素可能引发胃肠不适,此时中医可发挥辅助作用:

-增强根除率: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中药(如黄连、蒲公英),能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使根除率提高5%-10%。

-减轻副作用:抗生素导致的恶心、腹泻,可配合健脾利湿中药(如白术、茯苓)缓解;口苦、食欲不振者,加用陈皮、砂仁等理气和胃药改善症状。临床数据显示,加用中药的患者,四联疗法完成率从65%提升至88%。

3.慢性胃炎稳定期:中西协同,修复黏膜

急性症状控制后,治疗重点转向修复胃黏膜、改善功能,此时中西医结合优势显著:

-促进黏膜修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西药(如胃复春)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黄芪、丹参、三七),可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促进萎缩黏膜逆转,降低肠化生风险。

-减少药物依赖:长期服用抑酸药的患者,若出现消化不良,可加用健脾开胃中药(如党参、山楂),逐步减少抑酸药用量,避免“越抑酸越消化不良”的恶性循环。

-改善整体症状:部分患者虽黏膜炎症减轻,但仍有胃胀、嗳气等不适,通过针灸(中脘、足三里)配合中药调理,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一项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症状复发率为15%,显著低于单纯西药组的38%。

4.胃炎合并肠化生/异型增生:双管齐下,阻断癌变

对于癌前病变患者,中西医结合是重要的干预手段:

-在定期胃镜监测的基础上,西药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改善黏膜营养。

-加用化瘀解毒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莪术),抑制异常细胞增殖,逆转轻度肠化生。临床证实,这种方案可使癌变风险降低40%。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证据与典型案例

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的有效性。例如,一项纳入18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多中心试验显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药+辨证中药)的症状缓解率为92%,显著高于单纯西药组的75%;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1年复发率,结合治疗组为8%,低于西药组的23%;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黏膜逆转率,结合治疗组为35%,高于西药组的18%。

典型案例:患者男性,45岁,慢性胃炎史5年,反复出现胃脘胀痛、嗳气,胃镜提示“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幽门螺杆菌阳性”。曾服用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但停药后症状复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根除期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黄连、半夏、陈皮等)减轻恶心;根除后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党参、白术、砂仁等)健脾和胃,配合每周2次针灸(中脘、足三里)。3个月后,胃胀、嗳气消失;6个月后复查胃镜,黏膜炎症明显减轻,1年内未复发。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注意事项

为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案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辨证为先:中药使用必须基于中医辨证,不可盲目服用“养胃药”。例如,胃阴不足型患者若误用温燥中药(如干姜),会加重胃阴损伤,导致症状恶化。

-避免药物冲突:部分中药与西药存在相互作用,如甘草可能增强胃酸分泌,影响抑酸药效果;丹参可能增加抗凝血药的出血风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重视胃镜检查:中医无法替代胃镜评估胃黏膜病变(尤其是萎缩、肠化生),慢性胃炎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避免因“中药调理”忽视病情进展。

-饮食配合:治疗期间需避免辛辣、生冷、过烫食物,规律进餐,否则再好的药物也难以起效。

-情绪管理:肝气犯胃型胃炎与情绪密切相关,需配合心理调节,必要时结合疏肝理气中药,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复发。

结语

胃炎的治疗如同“修复受损的铠甲”,既需要现代医学的“精准武器”快速控制炎症、根除病因,也需要中医的“整体调理”修复功能、改善体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不是两种医学的简单拼凑,而是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急性症状快速缓解、胃黏膜深度修复、整体功能全面改善、远期复发有效预防”的目标。

对于胃炎患者而言,理性看待两种医学的价值,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才能真正摆脱“胃痛反复、药不能停”的困境——这正是胃炎遇上中西结合内科后,碰撞出的最耀眼的“火花”。

(耿艳娜 河南省滑县道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西结合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