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管炎对周围血管的影响及治疗新进展

2025-03-18 14: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血管炎,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壁发生的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可不是普通的“小打小闹”,它对周围血管的影响十分广泛且严重。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血管炎的治疗也取得了不少新进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血管炎对周围血管的影响

1.血管狭窄与堵塞

血管炎发生时,炎症会使得血管壁增厚。这就好比水管内壁生锈、变厚,导致水管内径变小。血管也是如此,管腔变窄后,血流通过就会受到阻碍。如果炎症持续发展,血管壁进一步增生、纤维化,最终可能完全堵塞血管。比如,当肢体的动脉血管因血管炎而狭窄或堵塞时,肢体远端就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会出现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起初,这些症状可能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休息一会儿就能缓解,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但随着病情加重,即使在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血管壁薄弱与扩张

炎症除了会让血管壁增厚,还可能破坏血管壁的正常结构,使其变得薄弱。就像一栋房子,结构被破坏后,稳定性就会下降。血管壁薄弱后,在血流的冲击下,局部就容易向外扩张,形成动脉瘤。动脉瘤可不是个“善茬”,它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会引发严重的出血。以腹主动脉瘤为例,如果破裂,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大量失血,危及生命。而且,周围血管形成的动脉瘤同样危险,如四肢的动脉瘤破裂,也会造成局部的大出血,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3.血管通透性增加

正常情况下,血管壁就像一道紧密的“屏障”,能控制血液中的物质进出。然而,血管炎会破坏这道“屏障”,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这时候,原本不该渗出血管的蛋白质、红细胞等物质就会跑到血管外的组织中。比如,皮肤血管炎患者,皮肤会出现红斑、紫癜,这就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到皮肤组织的表现。不仅如此,血管通透性增加还会导致组织水肿,因为血管内的液体也会随着这些物质渗出到组织间隙。如果是肢体的血管炎,就会出现肢体肿胀,进一步影响肢体的功能。

4.影响周围组织器官功能

周围血管负责为身体各个组织器官输送养分和氧气,一旦血管受到血管炎的侵害,相应的组织器官就会“遭殃”。比如,供应肾脏的血管发生血管炎,肾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影响肾功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又如,眼部的血管受累,会影响视力,出现视物模糊、眼痛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此外,胃肠道的血管炎会引起腹痛、腹泻、便血等消化系统症状,因为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依赖于良好的血液供应,血管炎破坏了这种供应,胃肠道就无法正常工作。

二、血管炎治疗新进展

1.生物制剂的应用

传统治疗血管炎主要依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在抑制炎症的同时,也会抑制全身的免疫功能,带来较多副作用。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出现为血管炎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生物制剂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类药物,它能够精准地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特定靶点。例如,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物制剂,TNF-α是一种在血管炎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通过抑制TNF-α的活性,这类生物制剂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而且相比传统药物,对全身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较小,副作用相对较少。目前,已经有多种抗TNF-α生物制剂应用于临床,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为许多血管炎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应严格按照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2.小分子靶向药物

小分子靶向药物也是血管炎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这些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炎症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阻断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比如,Janus激酶(JAK)抑制剂,JAK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在血管炎的炎症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JAK抑制剂通过抑制JAK的活性,阻止炎症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治疗血管炎的目的。与传统药物相比,小分子靶向药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能更精准地抑制炎症,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功能的影响,降低副作用。目前,一些JAK抑制剂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望为血管炎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患者应严格按照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3.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

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是两种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法。血浆置换是通过特殊的设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弃去含有致病物质(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的血浆,然后将血细胞与新鲜血浆或替代液混合后输回患者体内。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减轻炎症反应。免疫吸附则是利用吸附柱选择性地吸附血液中的致病物质,同样能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对于一些病情严重、对传统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血管炎患者,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可以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

4.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随着对血管炎研究的深入,医生们越来越认识到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有其独特性。因此,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成为了血管炎治疗的重要趋势。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血管炎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药物的反应等多种因素,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比如,对于老年患者,由于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医生在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时会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并适当降低剂量。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血管炎,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医生会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肾脏损害等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血管炎对周围血管的影响广泛而严重,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医学领域在血管炎治疗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从精准作用的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到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等新方法,再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都为血管炎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未来我们能更好地应对血管炎这一疾病,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孙灿龙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管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