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说说:脑创伤后,为啥总想“眯一会儿”?
大脑就像身体的“总指挥部”,平时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既要管着呼吸、心跳,又要处理各种信息。脑创伤发生时,大脑就像经历了一场“震荡”,原本规律的工作节奏被打乱了。这时候,大脑会自动启动“保护模式”——让身体多休息,减少外界信息的干扰,好集中精力修复损伤。
所以,脑创伤后出现总想睡觉、觉得没精神的情况,很多时候是大脑在“自我修复”。就像手机摔了一下,反应变慢,需要关机休息一会儿才能恢复,大脑也需要通过睡眠来“整理秩序”,这是身体在努力恢复的表现。
二.正常的“想睡”,有这些特点
不是所有“想睡”都值得担心,有些嗜睡其实是康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看看有没有这些特点,就能大致判断是不是“正常情况”:
1睡够了会醒,醒着时精神还不错
虽然总犯困,但如果能被叫醒,醒来后能认人、能简单回应问题(比如“渴不渴”“疼不疼”),甚至能坐起来待会儿,就不用太紧张。这说明大脑的基本功能还在正常运转,只是需要更多休息。
2睡觉时间有规律,不会突然变“能睡”
比如平时每天睡10小时,现在可能要睡12小时,但大致的作息没变——晚上睡觉,白天也会醒几次,不会一整天昏昏沉沉、叫也叫不醒。这种有规律的“多睡”,是身体在按需“充电”。
3随着时间推移,想睡的感觉在慢慢减轻
脑创伤后的头几天,嗜睡可能比较明显,但过了一周到十天,会慢慢觉得没那么困了,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是大脑在逐渐修复的信号,说明“保护模式”在慢慢解除。
三.要警惕的“不对劲”,这些情况得注意
如果嗜睡变得“没规律”或者“越来越严重”,可能是大脑在发出“求救信号”,这时候就得重视了。出现这些情况,别犹豫,赶紧告诉身边的人或医生:
1怎么叫都叫不醒,或者醒了马上又睡过去
比如大声说话、轻轻拍肩膀都没反应,或者好不容易叫醒了,眼神发呆,问问题也不回应,几秒钟后又闭上眼睡着了。这种“难叫醒”可能意味着大脑损伤加重,或者有其他问题(比如脑水肿),需要及时检查。
2睡梦中出现奇怪的表现
比如睡觉时突然抽搐、手脚乱蹬,或者呼吸变得很不均匀(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甚至暂停几秒),脸色发白或发紫。这些不是普通的“做梦”,可能是大脑功能紊乱的表现,得马上处理。
3清醒的时候,精神越来越差
比如前几天还能简单说话,现在连睁眼睛都费劲;或者原本能自己翻身,现在四肢软绵绵的没力气。这种“清醒时状态变差”的情况,可能是病情变化的信号,不能拖延。
4伴随其他不舒服的症状
比如嗜睡的同时,还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尤其是突然喷射状的呕吐)、发烧,或者一边手脚动不了。这些症状加在一起,可能提示大脑内有新的问题(比如出血增加),必须尽快就医。
四.家人能做些什么?帮着“观察”和“陪伴”
家里人多留意嗜睡的变化,比“强迫叫醒”更有用。试试这些做法,既能帮着观察情况,也能让大脑更舒服地休息:
1记录清醒和睡觉的时间,方便医生判断
拿个小本子,简单记一下:“早上8点醒,10点又睡了”“下午2点醒,能坐半小时,喝了点水”。这样医生能快速了解嗜睡的规律,判断是不是正常。
2别刻意叫醒,但要定时“查看”
不用为了“让他醒着”而频繁打扰,比如每隔2-3小时,轻轻叫一声,看看能不能叫醒,醒了之后状态怎么样。如果每次查看都能叫醒,就不用太担心;如果一次比一次难叫醒,就得警惕。
3保持环境安静,但别“太安静”
大脑需要休息,所以房间别太吵(比如别大声看电视、聊天),但也不用完全静音——正常的说话声、轻微的走动声,能让大脑知道“周围是安全的”,有助于保持基本的感知能力。太安静反而可能让大脑“对外界失去反应”。
4清醒的时候,别让大脑“太累”
就算醒着,也别让他想太多、做太多事。比如看看简单的图片、听几句轻松的话就行,别聊复杂的话题,也别让他看书、玩手机。减少大脑的“工作量”,才能让它专心修复。
五.帮大脑“少犯困”,这些小事能做
除了观察,还能做些小事帮大脑慢慢“调整状态”,减少不必要的嗜睡:
1白天别一直躺着,清醒时坐一会儿
只要医生说可以,醒着的时候就别总躺着,在家人的帮助下坐起来,靠在床头或椅子上。坐着的时候,身体的血液循环更顺畅,能给大脑提供更多氧气,有助于保持清醒。
2少量多次喝水,别让身体“缺水”
脱水会让大脑更累、更想睡,所以醒着的时候,哪怕不渴,也喝点温水(每次少喝一点,别一次喝太多)。身体水分充足了,大脑的工作效率也会高一些。
3光线别太暗,白天拉点窗帘透透光
白天房间太暗,大脑会误以为“该睡觉了”,更容易犯困。拉开一点窗帘,让自然光照进来(别直射眼睛),能帮大脑区分“白天”和“晚上”,慢慢调整作息。
六.最后想说:嗜睡不是“偷懒”,别着急催着“振作”
有些家人看到患者总睡觉,会忍不住说“别总睡了,起来活动活动”,其实这种催促反而可能给大脑添负担。脑创伤后的恢复需要时间,就像伤口愈合需要结痂、脱落的过程,大脑的修复也得一步一步来。
允许身体“多睡一会儿”,耐心观察嗜睡的变化,分清“正常”和“不对劲”,及时求助——这才是帮大脑顺利恢复的最好方式。相信只要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和关注,那个清醒、有活力的状态,总会慢慢回来的。
(董小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