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治疗肥胖症伴内分泌失调的思路

2023-10-14 13:0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肥胖症与内分泌失调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难题。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肥胖与内分泌失调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密切相关。

一、中医视角下的病因病机

中医将肥胖症归为"痰湿""脂浊"范畴,认为其发生与脾、胃、肝、肾四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失健运则水湿停聚成痰,胃热炽盛则消谷善饥,肝郁气滞则气机不畅,肾阳不足则温煦无力,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脂肪堆积。而内分泌失调在中医理论中多表现为阴阳失衡、气血逆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属"虚劳"范畴,多囊卵巢综合征则与"月经病""癥瘕"相关。

现代研究证实,肥胖者体内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等机制与中医"痰瘀互结"理论高度吻合。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干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二、辨证分型与精准调理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临床表现可将肥胖伴内分泌失调分为五型:

脾虚湿阻型

表现为体重渐增、乏力腹胀、大便溏稀。治疗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配合薏苡仁30g、赤小豆15g煮粥食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茯苓多糖可调节肠道菌群,白术内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胃热湿阻型

常见口干口臭、便秘尿黄、面部痤疮。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配合荷叶10g、决明子15g代茶饮。荷叶碱具有抑制脂肪吸收作用,决明子中的大黄酚可促进肠道蠕动。

肝郁气滞型

多见情绪抑郁、月经紊乱、乳房胀痛。逍遥散合天麻钩藤饮是经典方剂,配合玫瑰花5g、陈皮6g泡水饮用。玫瑰花含有的香酚成分能调节5-羟色胺水平,改善情绪障碍。

脾肾阳虚型

表现为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腰膝酸软。真武汤合右归丸加减可温阳化气,配合核桃仁30g、黑芝麻15g研粉冲服。核桃中的ω-3脂肪酸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指标。

阴虚内热型

常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口干咽燥。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是常用方剂,配合银耳15g、百合10g炖汤。银耳多糖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百合生物碱可镇静安神。

三、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疗法

中脘、天枢、足三里是核心穴位,配合电针刺激可增强疗效。临床研究显示,连续8周针灸治疗可使肥胖者BMI平均下降2.3,腰围减少4.2cm。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关元、子宫穴的针灸能调节性激素水平。

推拿按摩

揉腹法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15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捏脊法沿膀胱经自下而上捏拿,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点按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具有化痰祛湿特效。

拔罐疗法

背部膀胱经走罐可疏通经络,腹部闪火罐能促进脂肪代谢。每周2次,每次留罐10分钟,配合中药熏蒸效果更佳。注意避免皮肤破损处操作。

运动导引

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可增强脾胃运化,五禽戏虎扑势能活动全身关节。建议每日晨起练习30分钟,配合腹式呼吸训练。

四、饮食调理方案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推荐以下食疗方:

冬瓜薏米汤:冬瓜500g、薏苡仁30g,煮至冬瓜软烂。冬瓜中的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

山楂荷叶茶:干山楂15g、荷叶10g,开水冲泡代茶饮。山楂黄酮可降低血清胆固醇。

四神汤:茯苓、山药、芡实、莲子各20g,炖猪肚食用。此方出自清代《疡医大全》,具有健脾祛湿功效。

饮食禁忌:

减少精制糖摄入,每日添加糖不超过25g

限制饱和脂肪酸,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

避免反式脂肪酸,警惕人造奶油、植脂末等添加剂

晚餐宜清淡,睡前3小时不进食

五、生活调护要点

起居有常:遵循"子午觉"原则,午间小憩20分钟,夜间23:00前入睡

情志调节:练习书法、太极等静心运动,每日听舒缓音乐30分钟

环境调适: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久居潮湿之地

定期监测:每月测量体重、腰围,每季度检测空腹血糖、血脂

六、典型案例分析

某32岁女性,BMI28.5,伴月经稀发、面部痤疮。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兼痰湿内阻,采用逍遥散合苍附导痰丸加减,配合耳穴压豆(内分泌、神门、脾穴),每周3次针灸治疗。经8周调理,体重下降5.2kg,月经恢复正常,痤疮消退。

中医调理肥胖症伴内分泌失调,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干预,配合饮食运动调整,不仅能改善外在形体,更能调节内在脏腑功能,实现真正的健康减重。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持之以恒方能收获理想效果。

(张金凤 兰考县中医院 内分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