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痛、反酸、消瘦...这些“小毛病”可能是胃癌的“警报灯”?

2025-04-11 11: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张先生今年45岁,半年来总感觉上腹部隐隐作痛,伴随反酸、烧心。他以为是“老胃病”犯了,自行去药店买了抑酸药。症状稍有缓解,他便没再深究。然而近两个月,他开始吃不下饭,体重莫名掉了近十斤,人也显得没精神。在家人的催促下,他做了胃镜检查,结果却如晴天霹雳——胃癌中期。张先生悔不当初:“那些小毛病,原来都是身体在拼命报警啊!”

容易被忽视的胃癌“警报灯”

胃癌之所以凶险,部分原因在于其早期症状极易被误认为普通胃病而被忽视。当身体亮起以下这些“小黄灯”时,务必提高警惕:

持续或反复的上腹部疼痛/不适: 这是最常见的早期信号。区别于普通胃炎的阵发性疼痛,胃癌引起的疼痛往往更顽固、更频繁,且常规胃药效果不佳或只能短暂缓解。疼痛性质可能表现为隐痛、胀痛或钝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心窝处)。

反酸、烧心、嗳气加重或性质改变: 原本就有胃食管反流或慢性胃炎的人,如果感觉反酸、烧心症状突然加剧、发作更频繁,或者嗳气的气味变得异常难闻,这可能是胃部肿瘤生长影响正常功能或导致食物滞留发酵的信号。

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和消瘦: 在无明显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体重显著下降(如一个月内下降超过体重的5%),并伴有明显的食欲不振、对肉类等食物产生厌恶感,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癌症信号。肿瘤消耗能量和影响消化吸收是主要原因。

早饱感: 只吃很少的食物就感觉胃部饱胀,再也吃不下。这是因为胃内肿瘤占据了空间或影响了胃壁的弹性,导致胃容量“变小”。

恶心、呕吐: 尤其是肿瘤生长在胃的出口(幽门)附近时,可能引起梗阻,导致食物无法顺利排入肠道,从而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隔夜食物。

吞咽困难: 当肿瘤长在胃的入口(贲门)附近时,可能会阻碍食物顺利进入胃腔,感觉食物下咽不畅,有哽噎感。

呕血、黑便、贫血: 肿瘤表面破溃出血是重要信号。出血量少时,可能表现为大便颜色变深、呈柏油样(黑便);出血量大时,可能出现呕血(咖啡渣样或鲜红色)。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慌。贫血常常是胃癌早期唯一的明显表现。

持续的疲劳和虚弱感: 即使休息后也无法缓解的疲惫感,可能与肿瘤消耗、贫血或营养吸收不良有关。

误区:掩耳盗铃,小病拖大

面对上述症状,许多人常陷入误区:

“忍一忍就过去了”或“吃点胃药对付一下”: 自行购买抑酸药(如奥美拉唑等)或胃黏膜保护剂,症状暂时缓解便以为万事大吉。殊不知,药物可能掩盖了真实病情,延误了最佳诊断时机。治标不治本,反而麻痹了自己。

“胃病是老毛病,不用大惊小怪”: 对反复出现的胃部不适习以为常,缺乏定期检查和追踪意识。

“年轻,不会得胃癌”: 虽然胃癌高发于中老年人,但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年轻人若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家族史或相关症状,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谁是高危人群?

年龄因素: 40岁以上人群风险显著增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I类致癌物,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者: 长期高盐饮食(咸鱼、咸菜、腌制品)、大量食用熏烤煎炸食物、新鲜蔬果摄入不足。

吸烟酗酒者: 烟草和酒精都是明确的致癌物。

胃癌家族史者: 直系亲属中有胃癌患者,风险增高。

患有癌前疾病者: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等。

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者。

点亮希望:预防与筛查是关键

胃癌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晚期则大幅下降。

重视“警报灯”: 若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尤其是症状持续存在、进行性加重或常规治疗无效时,务必及时就医,首选消化内科。 详细向医生描述症状及持续时间,不要自行判断。

胃镜是“金标准”: 胃镜检查结合活检病理是诊断胃癌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它能清晰观察胃黏膜的细微变化,并对可疑病灶进行取样。对于高危人群或医生建议者,不要因恐惧而拒绝胃镜检查。无痛胃镜技术已相当成熟。

根除幽门螺杆菌: 确诊感染后,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彻底根除,可显著降低胃癌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健康: 低盐饮食,少吃腌制、熏烤、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体重。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或其他相关筛查。

(冯俊岭 西平县人民医院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