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西医技术相结合,为常见慢性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方案。这种模式既发挥了西医对疾病精准控制的优势,又融入了中医整体调理、辨证施治的特色,在改善症状、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的核心原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并非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建立在对疾病本质共同认知基础上的有机融合,其核心原则包括:
-优势互补:西医擅长快速控制客观指标(如血压、血糖),中医则注重调节机体整体平衡,缓解主观症状(如乏力、失眠)。例如,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同时,通过中药改善“消渴”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减少药物副作用。
-辨证与辨病结合:西医通过检查明确疾病诊断(如冠心病),中医则根据患者体质、症状细分证型(如气滞血瘀型、气虚痰浊型),再针对性用药。比如冠心病患者,西医采用抗血小板药物,中医对气滞血瘀者加用丹参、川芎,对气虚者加用黄芪、党参。
-动态调整:慢性病病程长、病情易变,治疗方案需随阶段调整。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西医以抗感染、平喘为主,中医配合清肺化痰;缓解期则侧重西医的肺功能维护与中医的补肺健脾,预防复发。
二、常见慢性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一)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西医以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ACEI类药物)为基础,中医将其归为“眩晕”“头痛”范畴,两者结合可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西医治疗:通过血压监测确定用药方案,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实现24小时平稳控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中医干预:根据证型用药——肝阳上亢者(头晕、面红、烦躁)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痰湿中阻者(头晕沉重、胸闷)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祛湿;气虚血瘀者(乏力、头痛固定)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
-协同优势:部分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出现下肢水肿、干咳等副作用,中医可通过利水渗湿、润肺止咳的中药缓解;同时,中药辅助调节血管弹性,帮助减少降压药用量。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中西医结合可更好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西医治疗:以二甲双胍等口服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配合饮食与运动干预。
-中医干预:阴虚燥热型(口渴多饮、舌红少津)用消渴方滋阴清热;气阴两虚型(乏力、气短、口干)用玉泉丸益气养阴;阴阳两虚型(畏寒、水肿、腰膝酸软)用金匮肾气丸温阳补肾。
-协同优势:中药(如黄芪、黄连)可辅助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疼痛),西医采用营养神经药物,中医配合针灸、桃仁、红花等活血通络药物,缓解症状更显著。
(三)冠心病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中西医结合可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降低复发率。
-西医治疗:以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心绞痛,他汀类药物调脂,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预防心肌梗死。
-中医干预:气滞血瘀型(胸痛固定、情绪烦躁)用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痰浊痹阻型(胸闷如堵、痰多)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化痰通阳;心肾阳虚型(胸痛遇寒加重、畏寒)用参附汤温阳通脉。
-协同优势:中药(如丹参、三七)可改善微循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对于介入治疗后仍有胸闷、乏力的患者,中医通过补气活血调理,提高生活质量。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病,中西医结合可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频率。
-西医治疗:急性加重期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控制感染与气道痉挛;稳定期长期使用吸入制剂,配合肺康复训练。
-中医干预:急性发作期(咳嗽、痰多、气喘)属“痰热壅肺”,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稳定期(气短、乏力、易感冒)属“肺肾气虚”,用补肺汤合肾气丸补肺益肾。
-协同优势:中医“冬病夏治”(如三伏贴)通过穴位刺激增强免疫力,减少冬季急性发作;中药化痰药(如桔梗、川贝)可帮助稀释痰液,提高排痰效果。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注意事项
-规范用药:避免自行停用西药或滥用偏方。例如,高血压患者不可因服用中药而贸然停降压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
-定期监测:慢性病需长期管理,应定期复查指标(如血糖、肝肾功能),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生活方式配合:中西医均强调“治未病”,如低盐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是治疗慢性病的基础。
结语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为常见慢性病的治疗开辟了多元化路径,其核心在于立足疾病本质,融合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实现“控制指标”与“改善体质”的双重目标。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这种模式将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健康保障。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的理想选择。
(张静丽 河南省沈丘县范营乡中心卫生院 中医科)